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热点聚焦
【评论】村官当大学生好于大学生当村官
时间:2009-10-28 14:28:51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贝宜可

日前,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61名“两委村官”成为了大学生,正式步入惠阳区广播电视大学首届“学能双提”大专班参加学习,3年学期满后,村官们通过考试即可获得大专毕业证书。据了解,农村干部“学能双提”(提升学历、提升能力)大专班是惠阳区创新农村人才培养思路、提升农村干部综合能力的一项举措。由惠阳区委组织部制订办班方案,各镇(街道办、开发区)及惠阳区广播电视大学负责学员的选派和管理。学员均为在职村干部,学习方式为不脱产,专业为行政管理。惠阳区农村干部“学能双提”大专班的目标是在5年内实现全区一村(社区)至少有一名大专以上学历的本土村干部。(112日《南方日报》)

眼下,一种非常普遍或者说“流行”的模式是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村官成批的上大学倒还真是一件新鲜事。

村官当大学生和大学生当村官,这两种模式都涉及到村官和大学生,都涉及到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只不过第一种模式是先当“官”后上学,第二种模式是先上学后当“官”,笔者很自然地把两种模式进行了比较,发现前者的实用性要明显优于后者。

毋庸置疑,大学生有****,有闯劲,有知识,思路活,眼界宽,大学生村官能够以新的知识、新的生活观念、新的文化观念给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给新农村建设注入新活力,而且,事实证明,确实有不少大学生村官通过个人的不懈努力,展现了自己的风采,干出了自己的“政绩”,有的引领村民创新生产经营方式,改变固有的产业布局;有的带领村民修桥补路,改善交通;有的积极普法,化解村民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大学生村官的优势很明显,局限性也非常突出——大学生村官千好万好也只是“匆匆过客”,他们绝大多数人的最终归宿并不是村官,他们在短期内也许能给一个村带来或大或小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在大学生离任后还能够维持多久?相比而言,把“土生土长”的村官培育成大学生,“升级版”的村官既具备了相当于或接近于“正式科班出身”的大学生的高素质,又能够长期扎根农村,能够长远地实践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必将对农村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另外,村官尽管不算官,但也绝不是一件好干的差使,就如潘长江主演的一部电视剧所表达的:别拿村长不当干部。在一个村庄往往包括若干家族,存有各种家长里短式的矛盾或利益纠葛,作为“外来户”的年轻大学生村官很难真正融入一个村子,很难树立起必要的威信,也就很难有效地开展工作。在这一问题上,本土村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般而言,由村民自己推选的村官在村民中都具有相当高的威信。

当然,还有一些大学生当村官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镀金,希冀用村官经历给自己未来的就业增加砝码,抱有此种心态的大学生村官,群众很难指望其踏实工作,扎根农村。同样,村官上大学也是镀金,但这并不是为村官一个人镀金,而是在为整个村集体在镀金,为全村百姓的美好未来在镀金。

大学生当村官固然有其积极意义,但与把村官升级为大学生这种更现实、更实惠的模式相比,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性,笔者以为,今后,国家在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任职机制的同时,应把重点放在“村官当大学生”这一环节,唯如此,才能抓住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