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热点聚焦
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需要怎样的机制创新?
时间:2009-10-28 14:29:36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游侠
农村、社区在盼什么?奔赴基层的大学生村官缺什么?这正是政府要做什么的需求根源。

  “紧紧围绕‘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要求,抓好大学生村官招聘、培养、管理和使用,把大学生村官作为基层组织工作的重要环节,优化基层干部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新型领导人才的重要途径。”浦口区委组织部长朱晓云说。

  扎根农村,首先要和农村融合,这是大学生村官们面临的“第一关”。大学到农村的反差带来的失落感、方言不通带来的孤独感、接触村务工作的茫然、和老百姓打交道的局促等等,仍是他们需要克服和沉下心来学习的。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帮助他们尽快找到实现价值的方向和路子是问题的关键。

  浦口区明确了以组织部、镇街党工委、村两委的三级管理培养体系,明确镇街党(工)委书记为直接责任人。陈海峰的培养直接责任人是该镇党委书记高昌玖,“刚到永宁不久,高书记就布置了‘任务’,针对本村实际每人完成一篇调研文章。”陈海峰向村干部讨教、跑遍了各个村民小组,写出了《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的调查与思考》,还被市委农工办主办的《南京区域农村经济》杂志采用。“不适应感慢慢消失了,我有机会深入思考新农村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帮助我理解农村,去改变农村。”

  大学生村官们的加速成长,需要指导者和领路人,他们身边的“领头雁”学习对象就是支部书记。建立新老村官之间的传帮带机制,让优秀支部书记和大学生村官“搭对”,让有能力、有工作责任心、能带领村民致富的村书记和大学生村官的相互补台,尤为重要。中宣部推出的全国新农村建设典型——侯冲村书记陈家贵带着大学生村官跑致富项目、主动给他们压担子,他说:“不要总觉得他们太年轻,放手、放心、放脑,让他们大胆干事创新,我们站在身后给予及时的支持和指导。”

  为了让大学生村官“能干事”,浦口区还搭建了学习培训、参观调研、座谈交流、结对帮促等七个平台机制。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了解村务管理、农村生产生活知识,教授党员远程教育平台使用方法,开展“网络学习”;请来种养殖大户、经营能手开展“田间学习”。组织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开展集体调研。安排具体工作岗位,明确工作职责,引导他们找准“发力点”。组织参加全区重要活动,增加锻炼。选拔部分大学生村官到区信访接待窗口、江北新城开发指挥部、国际象棋大师邀请赛筹委会等,进行短期训练,开眼界、长见识、得锻炼。

  让大学生村官“干实事”,避免“跳板”心态、“混日子”心态。组织部门正在不断探索、完善考核检验机制,书面总结和工作成绩相结合,有文章的要提交发表依据,有活动的要提交成套方案和记录,有产业发展的要现场观摩。

  增强大学生村官保障,引导他们调试心态。各镇街严格按照人事局要求核定工资和福利标准,给大学生村官办理了各类社会保险,同时还根据自身情况和表现额外发放一定的补助或奖金。妥善安排好食宿,有的腾出领导值班房间,有的为他们集中租房。石桥镇在节假日请外地大学生到镇干部家里吃饭、聚会。针对年轻人的喜好,还开通了qq群和博客,方便大学生村官们互相交流。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