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热点聚焦
大学生下乡是建新农村的希望
时间:2009-10-28 14:29:55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贝宜可

  □ 国务院研究室原副主任 杨雍哲

  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农村建设就是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因为新农村建设是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引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是要以现代生活水准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要用现代社会文明的成果引领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社保等社会事业发展。这三个引领逐步把农村引上现代化。所以说,新农村的“新”字,实质上是新在现代化,即把贫困落后的传统农村建设成现代化的新农村。

  那么依靠谁来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呢?当然是依靠具有现代知识的农民和基层干部。而今日的中国农村,有文化、年纪轻、易于接受现代知识的青壮年多数都外出打工了,留在村里的基本上是年龄大、文化低的中老年人,村级干部也多是中老年人,他们虽然有丰富的传统农业经验,但对现代农业知识知之不多接受新事物也比有文化的年轻人来得慢这是当今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一大不利因素。这种状况如不改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将是很困难的。

  怎么办?出路在于:一是坚持不懈地逐步用现代知识武装农民,二是积极引导具有现代知识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就业、创业。目前社会上存在着一种尖锐的矛盾现象:一方面是广大农村具有现代知识的人才奇缺,另一方面是大批具有现代知识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这实质上是一种结构性的余缺不均。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就业、创业,传播现代知识,引领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这是历史赋予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光荣使命。并且通过这条途径,为国家培养造就一批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栋梁之材。

  三年前,即2005年中央就提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方针。从新闻界的报道来看,近几年不少省、市在这方面已经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北京市2006年首批选派2000多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当村官,去年又选派3000多名,今年再选派3000多名,总量达到8000多名,实现“村村有2名大学生”的目标,分别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

  ——江苏省11个省辖市从1995年开始,先后选聘2984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去年省里又从42所高校中选拔1011名大学毕业生,到苏北1011个经济薄弱村任职,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山西省去年选派8000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当村官,计划用五年时间使全省每一个行政村和社区都有一个大学生干部。

  ——吉林省近两年已选派3000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计划用五年时间,出6000万元,为全省每一个建制村培养一名“有知识、懂技术、留得住、用得上”的大学生。

  ——新疆自治区决定,从去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村村有“大学生干部”的目标。同时规定,县以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招考公务员和工作人员,主要从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毕业生中招录。

  ——四川省从去年开始,在3年内将选聘3000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任职,实现“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干部”。去年首批6000名已选聘到岗。

  ——浙江省不仅鼓励农业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创办农场和农业企业,还决定从2006年起,对就读省内大中专院校农业种养专业类的本省学生实行免缴学费的政策,毕业后回乡在现代农业领域创业发展。

  ——最近,经中央同意,中组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今年开始,用五年时间再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

  以上这都是有组织、有计划派往农村任职的情况,还有另一种情况,即大学毕业生个人自愿到农村创业发展的先行者亦为数不少:

  ——成都市新都区的刘洪宇,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的高薪收入,同夫人一起到农村租地54亩,建设50多个蔬菜大棚,创办了广天农业高科技公司。他运用现代科技,种的南瓜一颗长到150公斤;种的管道水培奶油生菜一季亩产可达10吨,是大田产量的10多倍;种的早熟番茄,比本地品种早上市一个多月。他的产品销到大型超市和星级酒店。同时,他还以公司 农户的模式,免费为群众提供种子、技术,以最低保护价方式包销农户产品。去年他被评为“四川省十大创业新星”。

  ——重庆市云阳县有个杨大可,也是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的高薪职业,2000年和同是大学生的女友一起回乡,承包200多亩荒山种植水晶梨,2002年获得成功,2004年果园纯收入即达10万元。接着又创建云阳县水晶梨专业合作社,以“包成活、包技术、包回收”的形式,与附近农户签订合作协议,大规模发展水晶梨产业。不久,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245户,种植面积达11000亩,每年为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杨大可荣获“2006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陕西杨陵西北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毕业的燕君芳,到农村发展养猪,八年时间,从饲养到屠宰、加工、销售一条龙发展,创办起陕西杨陵本香农业产业集团,以“公司 农户”的方式带动3100户农家发展养猪事业。

  像刘洪宇、杨大可、燕君芳这样的勇于到农村创业,而且事业有成的大学生,各地都有。


  从以上列举的这些情况来看,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的布局上,出现了一幅令人欣喜的新景象:农民工进城,大学生下乡,双向流动,形成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大趋势。


  农民工进城,大家都很熟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它从兴起到现在,已经形成1.3亿人的规模,对促进国家工业化、城镇化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大学生下乡,近几年勃然兴起,虽然还没有形成象农民工进城那样的大潮,却十分引人注目,算得上是大潮初起吧。这个涌向农村的“学生潮”,必定和涌向城市的“民工潮”一样,将为国家现代化做出重要贡献。因为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

  一个进城,一个下乡,双向流动,必将使我国的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比翼齐飞,进而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和国家现代化进程。农民工进城已经形成大气候,大学生下乡正在形成气候,需要加力推动,这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希望所在,也是破解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有力之举,使他们到农村找到用武之地,一举两得。而且农民工进城已经为大学生下乡创造了条件,加速加力推动正当时。

  如何推动?这要从两个方面去做:一方面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在这个方面的既定方针政策。2005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有许多有力的具体规定,要结合各地情况好好落实。另一方面是,应当总结先行省、市和先行下乡的大学生的实践经验,形成一套引导、鼓励、支持大学毕业生下乡的政策,把这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做好。建议全国大学生村官论坛组委会除了组织大家交流经验体会外,还可以向大学生村官发出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现行政策和做法的看法,那些是他们满意的,哪些是需要改进完善的,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解决的具体建议?把它汇集起来向中央有关决策部门反映,发挥论坛的作用。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