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热点聚焦
完善培养机制,发挥“村官”优势
时间:2009-12-29 09:03:19来源:作者:山人
   今年,按照全市统一部署,高区共分配了10大学生“村官”。为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调动他们参与农村工作、推动农村发展的积极性,高区管委建立了区、镇、村三级培训机制,着重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采取举办大学生“村官”培训班的方式,让“村官”参观村居拆迁改造现场和重点企业,听取农民增收、农村工作方法等专题讲座,到农村实地调研,增强他们对工作的信心。通过建立谈心谈话制度和大学生“村官”联谊会制度,随时了解“村官”们的思想动态。通过网络开设“大学生‘村官’讲坛”,建立了大学生村官QQ群,搭建畅所欲言的平台。在镇、街道建立了大学生“村官”业绩考核档案,作为续聘、奖惩、招录干部、报考研究生等的重要依据。

  然而,仅仅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养管理工作。尽快完善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的后续政策措施,镇(街道)、村党组织要联系工作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利于大学生“村官”成长进步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为他们干事创业、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强大学生“村官”农村政策法规、实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村工作本领。采取“一对一”帮扶的方式,增强大学生“村官”应对突发事件和处理农村问题的能力。把阶段性考核与平时考察了解相结合,全面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村官”的德才表现。

  另外,从大学生“村官”政策本身而言,它的出台不仅是对就业的缓冲,而且要从大学生毕业这一步做起,逐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技能,开辟更多的就业、创业新渠道,从而为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提供新出路。当前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比较复杂,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急需大批高技能、高素质的实用人才。大学生长期在学校学习,接触社会较少,实践经验匮乏。经过在基层工作的磨练,他们可以更多地接触农村、了解农民,缩短适应社会的“磨合期”,丰富基层工作经验,顺利实现从“校门”到“农门”的过渡,更快地成长成才。

  但从彻底解决大学生就业的角度来看,仅仅依靠大学生“村官”选拔政策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用人单位、大学生、高校及社会共同努力。首先,用人单位要转变用人观念,优化招聘程序,加强对新进大学生的培训,使他们尽快适应岗位需要。其次,大学生要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可先就业后择业。第三,高校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防止专业设置的“空对空”。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对政府和社会各界来说,要加强引导,完善政策,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到急需人才的农村地区、西部地区就业。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