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东山村基本情况
东山村位于梁弄镇西南部,距镇所在地6公里处,总面积8平方公里,由原青山、岭顶、沿山房、蔡家、汪家五村合并。全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农户768户,2325人,农村实际劳动力1500人。现有耕地面积1421亩,山林面积9998亩。全村共有党员97人,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老龄支部、农业支部),有5个家庭教育网点。在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几年来村先后获得余姚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梁弄镇村庄整治工作先进、梁弄镇社会综合治理先进等荣誉称号。
近三年来,村集体经济收入有小幅增长,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其中2006年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324万元,集体经济收入5.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688元。2007年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 2532 万元,集体经济收入约5.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 4008 元。2008年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997万元,集体经济收入约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508元。目前,村仍未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远远不能满足村级日常发展需要。近几年来,为进一步推进我村的新农村建设,村两委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全村自来水工程建设改造、村庄环境整治建设、农田综合改造等利民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了我村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但由于我村收入来源少,村级负债逐年增加。其中2006年为55万元,2007年57万元,2008年为127万元,比上年增加123%。
二、村级集体经济现状形成的原因
1、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少。由于我村地处半山区,交通、信息相对闭塞,二、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全村基本无工业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村。全村地貌为丘陵地带,山多地少,竹山疏林,农业发展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又由于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向务工、经商,农业劳动力逐年减少。资源少、开发可能小,集体经济来源少,成为我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要发展,需要资金保障,无资金无发展路子,使集体经济的发展遇到阻碍。全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宅基地整理建设、茶叶基地承包款、房租收入、毛竹承包上交款及争取的上级补助资金几部分。近三年来,全村实现宅基地造田58万元,茶叶基地收入10.5万元,房租收入1.5万元,毛竹山承包款收入1.2万元。
2、村集体对新农村建设投入大
为不断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村两委适时利用上级优惠政策出台的时机,抓紧进行建设。三年来主要实施农田综合改造、自来水工程建设、村庄整治及山塘水库加固工程等几方面,这些民生工程为急需解决项目,由于投资成本高,使原本薄弱的集体经济更加困难。
(1)农田综合改造工程。三年来,投入20余万元,完成对各自然村代沟、溪沟、渠道的修复、新建,保证了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需要。(2)自来水建设改造工程。06年,为保证汪家、蔡家两自然村自来水的稳定持续供应,村投资20万元安装自来水过滤、消毒设备;08年度,又启动青山、岭顶、沿山房三自然村自来水工程,总投资108万元,历时半年竣工,全村群众的饮用水问题基本解决。(3)村庄环境整治建设。我村自2006年以来,以“硬化、亮化、绿化、净化”为目标,总投资145.5万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美化工程,扎实推进我村村庄整治建设。①投入45万元,新建汪家新桥和蔡家桥至蔡家水库及大溪西边高度3米,长300余米的砌砍工程;②投入64万元硬化蔡家、青山自然村村道1.7万平方米;③投入2万元,拓宽岭顶村庄主要道路;④投入8万元安装村主要道路路灯150盏;⑤投入6万元,新建汪家老年活动室平房三间,102平方米;⑥投入9万元,对村庄主要道路、汪家至蔡家车路两旁及大溪两旁新增绿化面积0.3万平方米;⑦投入5万元,新建青山、岭顶、沿山房三自然村公厕7座,垃圾箱30只;⑧投入4.5万元,改建汪家、蔡家标准公厕2只,环保垃圾箱10只;⑨投入2万元,拆除旧房1000平方米。(4)山塘水库加固工程。为防止山洪、山顶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保障村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村两委每年投入1.5-2万元对全村山塘水库进行全面维修,主要为加固堤坝、装起匹机、堵漏洞,以确保水库正常蓄水。
3、政策对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扶持能力弱
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通过给予补助的方式加快推进各级新农村建设,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农田种植灌溉、庭院整治等方面。通过补助,在一定程度上,村的新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村原有基础设施落后,整治面大,所需资金不断增多。由于政策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缺乏必要的引导和强有力的扶持,起不到切实帮扶的作用,无法引导村级集体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建设所需资金仍需多方筹集。
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1、增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村三套班子应当以十七大精神、“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利用当前有利形势,带领全村党员群众积极探索适合本村实际的发展路子。虽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发展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但如果这种局面不尽快扭转,将严重影响村今后的发展,甚至影响到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抓好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对于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推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工程,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献计献策。首先要加强对村干部的学习培训,加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其次是要注重做好农村人才培养工程,要把有知识、会经营、懂管理、乐意为村民服务的,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人才作为后备干部来培养,充实到村干部的后备力量中,为挖掘村集体经济发展潜力,开辟增收渠道,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3、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在选择发展路子上,要根据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多种形式,要充分发挥本村的优势,合理利用当地资源,找准集体经济的增长点,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要进一步完善《东山村新农村建设实施规划》,盘货集体资产,通过招投标形式对茶厂、设备等进行出租承包。要以红色旅游为起点,开发高山旅游资源;利用当前各项惠农政策,推进农业发展,在巩固现有基础上,加快其他农业资源基地建设;积极引进企业到我村发展;积极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紧抓宅基地整理建设。
4、强化监管,进一步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管理水平。要在积极探索新时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的同时,加强和规范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1)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完善积累机制。加强集体收益的收取和管理,对山林、茶桑、滩涂等多种经营承包项目,要按承包合同按时收缴承包金。进一步规范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收缴和使用管理。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占当年可支配收益的比例,合理制订村干部报酬标准和办公经费开支标准。(2)加强村级财务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制度,认真落实每季度财务公开制度。要在增加村级财务公开次数的同时,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制度,对村主要干部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增强村干部分配使用集体资金的约束力。另外要进一步健全村民理财制度,定期对村财务实行检查监督,并公开监督结果。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制度,重大事项由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解决,避免决策失误。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