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热点聚焦
临沭县郑山街道 “四动齐驱”促进区域经济新跨越
时间:2010-12-24 11:12:45来源:作者:
  临沭县郑山街道紧紧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新城区”这一主题,牢固把握发展大局,采取“科技推动、龙头带动、项目拉动、上下联动”的“四动”策略,促进了区域经济新跨越。今年-12月份,全街道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5.6亿元,同比增长61%;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26.8亿元,同比增长28.5%;出口创汇3680万美元,同比增长13.5%,完成国税收入6487万元,同比增长58.7%,完成地税收入1884万元,同比增长49.8%,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392万元,同比增长49.7%。
   转变观念,科技推动。街道积极顺应上级领导出台的节能降耗优惠政策,切实引导、鼓励企业新上技术性能优、经济产值高、环保效益好的项目,推动企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以节能技改的投入实现企业的二次招商。上半年,引导金正阳投资2.2亿元,新上10条热轧生产线项目,目前正在建设车间和仓库;引导金宝诚投资1.5亿元,改造、新建2条10万吨液压支柱管生产线,目前车间已建成,设备已订购,两个项目投产后,每年能新增产量56万吨,同时节约3万吨标准煤。同时,街道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现代科技培训,转变群众的老脑筋。镇科协、农技站、茶果站、远教室工作人员组成农业科技下乡服务队,通过走访座谈等方式,了解农民“口味”所需,根据春秋生产需要,深入田间地头,以“面对面”、“手把手””的方式系统传授农机使用、配方施肥和大棚种养等技术要领,发放麦、桑、菜、枣和猪、鸡、鸭、貉、貂、狐等10余类种养殖科技资料3000余份,举办专题实用技术讲座10多场次,为群众送去致富技术、信息80多条。
  建立基地,龙头带动。街道抓住被农业部授予“全国优质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的大好机遇,大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了宅子村桑蚕基地、姜屯村无公害蔬菜基地、北沟头村现代花卉苗木基地、沙埠村养殖基地。充分发挥农字号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帮助广大农户发展条柳编职业。对美艺、晴朗、宝柳、北大荒等10余家农字号龙头企业,从资金、技术、培训、市场拓展等方面进行扶持,引导农民群众调优农业产业结构,鼓励农民扩大白柳种植面积,今年在张沙埠、陡沟等村新增白柳1000亩,使全街道的杞柳种植面积接近1万亩。美艺、晴朗、北大荒等柳编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即公司与农户签定帮扶协议,农户负责条柳加工,公司负责收购销售,实行合同化管理、分散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带动了6000多农户发展杞柳生产,参与手工艺品编织,实现年人均收入增加20000元。
   政府引路,项目带动。围绕特色工艺品园区和绿色照明产业园区建设,全力以赴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街道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园区建设管理办公室,专职负责两个园区项目的土地征用、合作洽谈、手续办理、服务协调等工作。目前,北大荒工艺品、宝柳工艺品布艺加工线等4个项目已落户特色工艺品园区,其中投资1.2亿元的北大荒柳编工艺品项目资金已经到位,投资4900万元的晴朗工艺品布艺加工线项目以及投资1800万元的宝柳工艺品外贸服装加工项目均已完工并试生产。绿色照明产业园区已与12家企业达成入住意向,项目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2.3亿元,安置劳动力3000余人,大大增强了全镇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爱心互助,帮扶联动。郑山街道把引导农民发展家庭养殖作为致富的重要途径,以“百万农户致富工程”为契机,镇里和农村信用社搞好配合,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发放贴息致富贷款,重点引导农户发展牛、羊、猪等家庭养殖业,几年来累计政府贴息贷款600多万元。在此基础上,镇里专门成立养殖协会,通过组织技术培训、新品种普及和“订单生产”等,为农户提供系列优质服务。目前,该街道已有牛、羊、鸡、鸭、猪、狐狸、貉、貂、蚕各类养殖户6000多户,专业合作社40个,培养出了沙南、沙店、宅子等一大批家庭养殖专业村。该街道还实行干部联系帮扶农村实用人才制度,科级、副科级领导干部与农村实用人才结对联系,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涉农专业技术人员对有一定基础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一对一”帮扶,今年以来,全街道共有28名领导干部和技术骨干与农村实用人才结对联系,提供各类服务300多人次,帮助农村实用人才解决实际问题19个。
山东省临沭县郑山街道办事处 李风雷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