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热点聚焦
莫辜负自己尊贵的理性
时间:2013-07-29 01:10:39来源:作者:方同
曹 林

  近来网上疯转一篇文章: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我没有看过,我向来对流行的东西,刻意保持着一种警惕和距离。倒不是自命清高和标新立异,而是担心被流行弄得浅薄和浮躁。更重要的是,流行中往往隐藏着很多充满诱惑性、似是而非的谬误,稍不留神就会被洗脑。
  不过,朋友的一句话让我对这篇文章产生了兴趣,他说:文章某些方面想表达的意思,跟我对“流行答案”理性审慎的判断精神很契合。知音难觅,这下当然得拜读一下了。
  这篇文章,虽然作者写得热血沸腾,但我觉得是一篇让年轻人冷静下来思考的文章,是一篇教人如何理性看待当下社会问题的文章。
  文章分析了很多流行于各类文章中反映社会问题的数据,如癌症数字增长了多少,环境如何恶化了,教育是多么失败——作者换了一个角度,让我们看到了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流行的数字中,充满了渲染和放大。作者提醒那些常在微博上转发各种抱怨社会的人,在关注李开复、薛蛮子、李承鹏等人微博的同时,也去关注董路、斯库里、果壳网、江宁公安在线等等,听到另一种声音,看到另一个中国,兼听则明。
  不一定认同其得出的结论,但我认同这种兼听的思维,认同这种对流行的数字和现成的答案保持冷静思考和审慎判断的精神。拒绝被别人的情绪牵着鼻子走,拒绝不经自己思考就接受现成的答案,拒绝没有思考的愤怒、不经核实的“真相”和未经论证的结论。思考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核心特征,造物主给了我们用来思考的大脑,我们不能将它废弃,然后不动脑子跟着别人起哄和振臂一呼走。
  所以,“不要辜负我们这个时代”的命题太宏大,我更愿意往小处说:不要辜负我们尊贵的理性。我们怎样,这个时代便怎样,不辜负自己的理性,也就不会辜负这个时代了。
  不辜负我们的理性,就是对流行的数字保持警惕。很多数据,非常符合我们某种情绪,符合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批判认知,中国每年有20万儿童失踪,中国每分钟有多少人诊断出癌症、死于癌症,中国的“三公”消费是一个多么庞大惊人的数据,中国每年有多少贪官外逃……这些数字让我们轻易愤慨,可我们有没有去追问,这些数据客观吗?有权威来源吗?其实很多都是被证伪的假新闻,或者只是专家不靠谱的估计而已。
  不辜负我们的理性,就是对现成的答案保持审慎。很多判断已形成了套路,甚至是条件反射了,发生了什么事,手边立刻有一个现成的答案等着你去用。复旦大学投毒案发生后,立刻反思中国的教育体制有问题;有病人与医生发生冲突,立刻批评中国的医疗体制问题。动辄将问题指向体制,非常讨巧,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些现成的答案是多么的浅薄,它只是迎合懒人的思维。它省去了论证的环节,也省去了浮躁者的思考时间,却谬以千里。
  不辜负我们的理性,就是对别人预设的情绪保持距离。看到那些让你暴跳如雷愤怒异常的信息,一定不能停止思考而被引诱着作出情绪化的判断,比如像“护士ICU病房扇女童耳光”之类的信息,很容易激起我们对医院和护士的仇恨,暴跳如雷时一定不要立刻转发和评论。距离产生理性,要与这些企图想激怒你的信息保持一种距离。
  保持距离的方法有三种:一,不立刻判断,冷静思考半小时,想法可能就不一样了;二,多问一句“为什么”,护士为什么要打孩子耳光呢,动机是什么?多问一句为什么,就会多些理性。不要以愤怒去面对那些让你觉得荒诞的信息,要尝试去看到荒诞背后被屏蔽的复杂是非;三,从受害者的想像中抽身出来,让自己成为一个客观中立的旁观者。
  不辜负我们的理性,就是对我们的惰性保持警惕,我们想要偷懒的,正是别人想灌输的;对我们的想像保持警惕,我们经常容易将自己的想像当成现实;对我们的期待保持警惕,我们的期待常常是别人想利用的弱点;对我们内心中的猎奇保持警惕,我们常常沉浸于对猎奇的消费中而丢掉脑子。我们还要对我们习惯性的不由分说、不假思索、不分青红皂白保持警惕,这些“不”,都是毁掉我们理性、让我们停止思考的魔鬼。
  请不要辜负自己尊贵的理性吧!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