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热点聚焦
察布查尔县坎乡结构调整把草当宝 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
时间:2013-07-29 01:57:15来源:作者:刘毅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坎乡种植的红豆草和紫花苜蓿“金皇后”近日迎来了今年的第一次收成,养殖、种植、农机等行业被草业紧紧联系在一起,草也是宝的时代正在来临。

在坎乡的定居兴牧点周围的地里,机器轰鸣,打草再不是累人的体力活。来自扎库奇牛录乡的叶尔阿力和叶尔买克看到坎乡草业发展的前景,今年4月买了一台拖拉机、一台割草机和一台打包机,不仅让割草实现了机械化,同时也让人工捆扎成为了历史。拖拉机拉着割草机在地里走上10来分钟,轻松割完一亩地的草,再把打包机换上在地里走上五六分钟,一地的牧草就成了四四方方的捆子。作为减轻劳动强度的回报,这样的机器组合完成一亩地的收割和捆扎,可以得到45元的报酬。每天这套机器组合可以完成120—150亩地。

牧草地的主人托合塔尔是去年下山定居的牧民,根据乡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的指点,他在自家的100亩饲草料地里种了红豆草和紫花苜蓿“金皇后”。他告诉记者,定居后他准备向育肥业发展,今年打算先育肥50—80头肉牛,饲草料肯定要提前准备,红豆草和紫花苜蓿“金皇后”都是牛爱吃的“口粮”。今年种草的地是第一年种的生地,明年种成熟地后,一年可打3次草,他把育肥规模往大里搞就更有底气。

坎乡党委书记张广涛介绍情况时对记者说,发展畜牧业、养殖业来脱贫致富成为广大农牧民的普遍共识。但坎乡地处山区,结构性缺水严重,不能再以提高天然草原牲畜的载畜量来实现牧民的增收。在有水源的地方首先要种植饲草,可改良土壤,增加地力,解决牲畜的“口粮”,才能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为此,察布查尔县委经过深入调研,提出了山区乡“种草养畜上特色”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经过反复论证和筛选,最终确定将红豆草和紫花苜蓿“金皇后”作为该乡的主打品种。

优质畜牧业离不开优质饲草料的支撑。2012年,伊犁河谷大旱时,在州县草原部门组成的草地监测中发现,多年生豆科饲草红豆草却生机盎然,表现出极强的耐旱性。紫花苜蓿“金皇后”是一种长寿牧草,1次种植可利用3—4年,1年可收割3茬,年可亩产苜蓿干草1200公斤以上,经济效益很可观。人工种植这两个品种的饲草,为规模养殖提供了前提条件。

“我们坎乡已有了两万亩的牧草,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和畜牧业的发展,相信这些草会越来越宝贝!”张广涛说,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废品,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