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乡村知识
凤阳成为全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时间:2009-10-29 14:47:35来源:[标签:出处]作者:王敏生
据从凤阳县有关部门获悉,6月5日上午,安徽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等部门通报了今年6月9日全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的活动安排情况,其中一项重要活动就是为全省25个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授牌。凤阳县成为曲艺类唯一赢家。   今年“文化遗产日”的活动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我省在近日将为全省30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5个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授牌。其中文化艺术之乡分为曲艺、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戏曲、民间杂技、传统工艺等五大类。   凤阳花鼓起源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近700年历史,是根植于凤阳民间的戏曲艺术瑰宝。明朝中后期,流传到江浙一带;清末,凤阳花鼓漂洋过海到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1957年,凤阳花鼓曾唱到中南海怀仁堂,欧家林、刘明英、邓泽菊等凤阳花鼓演员以《王三姐赶集》,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周恩来总理称凤阳花鼓为“东方芭蕾”。   改革开放后,凤阳县高度重视对“凤阳花鼓”进行保护与传承,相继成立了幼儿园、中小学花鼓队和凤阳花鼓艺术团,还开设了花鼓表演专业,进行普及与发扬。现在,凤阳有老、中、壮、青、少五代花鼓女,年龄最大的刘明英已达70岁,最小的是凤阳实验小学的学生,只有六、七岁。   为了使之成为凤阳县对外的名片和极具魅力的一个品牌,凤阳县已向国家商标局申报办理商标注册申请事项,“凤阳花鼓”即将成为合法的注册商标。2006年6月1日,凤阳花鼓作为曲艺类项目,被国务院批准颁布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9月12日,凤阳县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凤阳花鼓国际文化旅游节”。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正式为一大一小两个“姐妹”花鼓颁发了“大世界基尼斯世界之最”证书。   目前,凤阳县加大文化产业开发力度,一是申请“中国花鼓之乡”,二是将凤阳花鼓推向北京奥运,让花鼓再度走向世界。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