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乡村知识
解读镇远古城
时间:2009-10-29 14:47:50来源:[标签:出处]作者:王敏生
——访镇远县县委书记蒋映生
在中国第二批加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名单中,有一个古城叫镇远。它位于湘黔铁路的北端,隶属贵州省黔东南州。那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一座传统文化的迷宫。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有太多太多古老厚重的历史,说它神奇,是因为大自然的造铸在这里留下了众多的人间仙境,说它是一座传统文化的迷宫,是因为千百年来各民族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创造了这里灿烂无比的民族传统文化。近日,记者采访了镇远县县委书记蒋映生,就让他带我们走进这座中国传统文化的迷宫,开始镇远之旅吧!
记者:1986年12月19日,对于镇远人民来说应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天,国务院批准公布了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镇远榜上有名。名单中的上海、天津、沈阳、武汉等人们并不陌生,而其中的镇远使不少人感到吃惊。对小城镇远来说,是靠什么从中国几千个城市中脱颖而出,跻身于当时全国62座历史文化名城之列的呢?
蒋映生: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古老厚重的历史应该是让镇远脱颖而出的首要条件吧。有人曾说,了解贵州,首先要了解镇远。这话咋一听,让人有些惊讶,但一想有道理,因为贵州建省只有600年的历史,而镇远自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77年)建镡城县算起,至今已有2283年的历史。
说起镇远古城的历史,还应该从舞阳河开始,如果没有这条河流,镇远的历史也许将重新改写。舞阳河是沅水支流,在流经古城时,优美地划了个倒“S”形,将镇远一分为二,巧夺天工地构筑成一个天然的阴阳八卦太极图,镇远因此被称为“太极古城”,这也为镇远成为军事重镇与水陆枢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条件。
明太祖时期,朱元璋派兵攻打云南,在途经镇远时,一大将军登高俯视,立刻就被镇远的地理气势给震慑住了。在攻下了云南后,将军便下令在镇远建立城廓,并派兵在此屯田驻守。今天位于城北石屏山的镇远府城古垣,就是镇远当年曾作为军事重镇的历史见证。这一始建于明朝的城垣顺山势起伏,向西直至舞阳河北岸,被人们称为江南塞北长城和苗岭长城。镇远作为军事重镇,在稳定时局的同时,还滋生出一种新的文化来。那些来镇远屯田驻军的兵士大多来自江南水乡,他们来到贵州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而是在镇远种地生子,过起了平静的生活。江南兵士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江南水乡的文化,同时也融合了镇远的部分本土传统民族文化,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交合”文化。
历史上,镇远也是一个商贸城市,古时的西南丝稠之路便经于此。尤其到了清代,沿海以及中原内地汉族商人和手工业者大量涌入,使镇远成为当时民安物富、商贾云集、五方杂处、万户烟火的富庶之巨,有黔东南第一城之称。从当地流传的谚语:镇远街,人挤人,挑窑罐的被撞破,担桐油的挤不出城,我们就可以想象当时的热闹。
记者:真没想到,这座看似默默无闻的古城竟有如此不平凡的历史。那么,悠久的历史在带给镇远厚重的文化和空前繁荣的同时,也肯定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吧?
蒋映生:是的,镇远名胜古迹很多,虽历经沧海桑田,有的已被岁月风尘所湮没,但至今仍保存有古建筑、古城垣、古墓葬、古关隘、古驿道、古桥梁、古码头、占巷道、古泉井、古民居多达200多处。在这些灿若云霞的文物古迹中,青龙洞古建筑群最为有名。可以说,到了镇远,如果不参观青龙洞古建筑群,就等于没到镇远。
青龙洞建于明代中叶,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曾几度毁于兵、火,几度修复,古建筑群经历代修建始成现代规模,位于城东中河山,占地21000平方米,有青龙洞、紫禅书院、中禅院、万寿宫、祝圣桥和香炉岩6部分共36座单体建筑组成。整个建筑群重重叠叠参差不齐,纵横有致,为江南建筑与西南少数民族山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绝妙典范,有“西南悬空寺”之称,是贵州省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
站在舞阳河对岸远眺,青龙洞像一幅巨大的风景画高悬于山水天地之间。碧透的江水从山下静静流过,翠绿的山崖上镶嵌着一个烟雨楼阁的庞大建筑群,还有一座七孔石桥(祝圣桥)将两岸连通。从山脚往上仰望,重楼危殿,层叠而起,贴壁凌空,参差错落,与山崖浑然一体。从侧面看,一座座梵宇宫观、楼台亭阁雄踞崖巅,似一件巨型的雕塑艺术品。
青龙洞建筑群的独特之处并非全在它倚山而建凌空高峙的造势,还在于它曾经是儒、释、道三教文化的共同传播之地,扬名于印度、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走进青龙洞,你会逐一地看到吕祖殿、观音殿、中元禅院、老君殿和圣人殿等代表着儒、释、道三教风格的建筑。在这三教的建筑中,尤以道家建筑老君殿和儒家建筑圣人殿显得最为亲近,二者呈并体连翼之状矗立于巨石之巅。仰望两殿,目眩头晕,惊险骇然。斜看两殿,飞檐翘角穿插错落,犹如勾心斗角之兽,蠢蠢欲动。另外,青龙洞建筑群内福建的妈祖庙、江西的万寿宫、四川人的川祖庙、广东广西合建的两广会馆、山西陕西合建的秦晋会馆、江浙人合建的江南会馆以及两湖会馆,更是镇远历史上多民族文化现象的历史见证。因此,如果说镇远是一个文化旋涡的话,青龙洞就是这个旋涡的中心。从它儒、佛、道三教合一,从它的集多地域、多民族的建筑特征,让人不难品位出镇远古城文化的多元性。
记者:青龙洞古建筑群的确是一个美丽的所在。听说,古城内还有“歪门斜道”和“和平村”也很值得一去,这是怎样的两个去处呢?
蒋映生:一般的游客,在镇远河沿的街道上溜达一阵之后,要么直朝着青龙洞走去,要么登上游船去欣赏舞阳河风光了。其实,古城的小巷也非常值得一走。走进巷中,城市的喧嚣顿时消融,给人以时光倒流之感。
镇远过去有多少巷子现已无法统计,但至今犹存7条,它们是石牌坊巷、四方井巷、复兴巷、仁寿巷、冲子口巷、米码头巷和陈家井巷。这些古巷和其他地方迥然不同,有北京胡同的幽静,而无循规蹈矩的刻板;有江南巷子的水乡秀色,却没有平坦无坡的布局;有重庆“山巷子”的风格,又无城市喧闹的气氛,可以说目前难觅其二。
当然,巷子的最明显特征是它的“歪门斜道”。因为巷子都建在临河的石屏山上,随山势蜿蜒起伏,东拐西弯,走进巷中,视线被弯道阻挡,既看不见巷头,也看不到巷尾,初来乍到的人常常迷路。更为奇怪的是,巷子中的深宅大院家家户户大门歪斜,这些历史上大户人家的宅第,修大门时都朝向旁边的厢房。镇远人好客,古巷里老宅大门终日敞开着。对于推门而入的外地人,主人家总会递过张小板凳,闲时,陪你天南地北地聊,决不会因你的擅自闯入而面露不快,更不会因为门前挂了块“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而借机敛财。
镇远不仅有名闻遐迩的文物名胜,也有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迹。1934~1936年,红军长征曾三过镇远,留下了任弼时、贺龙等红军将士的足迹,同时,全国仅存的“和平村”旧址也在此。位于西门街上的和平村,原系国民政府第二日军俘虏收容所,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感召下,收容在这里的部分日军俘虏志愿组成了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和平村工作队,他们开展反战宣传,主张中日和好。在今年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和平村作为一份厚重的和平档案,更给人以深深的启示:历史的悲剧不能重演,中日人民友好的情谊将永世长存。
记者:一座小城如果只有古迹,风光再美也会觉得有些呆板,而如果加上水的滋润,那小城定会灵动起来。镇远古城被称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那里的自然风光肯定也非常优美吧?
蒋映生:的确,镇远山水迤俪,风光迷人,大自然为镇远造就了舞水清、山峰秀、峡谷幽、溶洞奇、瀑布美,使它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人。
乘船穿行在舞阳河上,碧绿的舞阳河在山下静静地流淌,沿河两岸悬崖峭壁、奇峰突兀,飞瀑流泉随处可见。这里的山不高,水面也不宽,但山的高度、水的宽度与人的距离恰到好处,让人不会感觉到山的压抑和水的浩瀚,而是一种亲近感,整个人都完全融入秀丽的山水之中,人随景动,景随心移。到了晚上,夜游舞阳河也别有一番情致。不过要提前联系好船家,这里的渡船收班较早。
尽情游玩后,可在城里挑一家饭馆坐下,尝一尝用舞阳河鱼做的酸汤鱼火锅,镇远的陈年道菜也很有名,道菜扣肉、炒道菜肉、道菜穿汤都是美味佳肴。如果不够,路边小巷还有烙锅洋芋、油炸粑、米豆腐、黄糕粑、糖麻圆、甜酒、灰碱粑等特色小吃,价格便宜,味美可口。
在镇远郊外,还有个似世外桃源的风景区——铁溪,它是镇远府城东北角的一条山涧小溪,流经21公里汇入舞阳河,有甘溪、马路河、龙池、翁仲河、独柱峰等景点。早在明末清初,它就和龙神嫁妹的神话故事一起载入了吴敬梓的文学名著《儒林外史》。步入铁溪,你会为那清冽的溪水、溅玉的飞泉、灵性的峰峦、幽深的峡谷、茂密的植被、纷呈的山花深深吸引。尤其是著名的龙池,池水平静如镜,深不见底,泛着异样的蓝色光彩,如大海一般的湛蓝,如大海一般的美丽和深邃。没有人会去打破这里的宁静与神秘,往往会屏住呼吸,生怕吓走了龙池的仙气。
记者:据说,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将镇远称为“歌舞地”,而且,镇远还被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认定为返璞归真的旅游胜地,您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那里的民族风情?
蒋映生:镇远的民族风情缤纷绚丽,淳朴诱人,一年中,几乎月月都有热闹的民族活动举行。往往这个民族的活动刚刚过去,另外一个民族的活动就又开始了。比较典型的有三月三侗族播种节(也称“情人节”)、四月八苗族牛王节、五月五龙舟节、六月六苗族吃新节、七月七侗族歌会、八月八土家族唢呐节、九月九苗族丰收节等。
镇远报京的播种节,是离镇远约30余公里的报京侗寨最盛大的节日。三月初三这天,侗家姑娘早早起来,梳洗打扮,手提精制小竹篮,到菜园里扯上半篮葱蒜苗。早饭后相约几个提篮的女伴,一同到井边洗葱蒜,并低声地唱着洗菜歌。葱蒜洗净,放进竹篮。姑娘们提着篮子来到芦笙场上,排成一长排,等待着自己的意中人来讨葱篮。小伙子讨得葱篮,表示姑娘已以心相许。这种讨篮定情的风俗全国只有报京一处。
六月六是金堡苗族吃新节。当天,苗族姑娘身着盛装,吹着芦笙,在寨门前迎接客人,然后大家集中到芦笙场跳起各种舞蹈,共同欢庆节日。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吃五彩缤纷的姊妹饭,苗家青年男女则通过对歌和讨姊妹饭相互表达爱恋之情。
唢呐是镇远土家族世代相传的乐器,他们有吹唢呐的习惯和技巧,这里寨寨有唢呐,人人会吹唢呐。进入21世纪的第一年,尚寨村民商定“八月八”为唢呐节,组织了200余支唢呐比赛。有一人吹一支,一人吹两支,一人吹三支;有抱腰式、闪腰式、滚地式;还有独脚吹、旋转吹、半蹲吹等,别有一番情趣,观赛者人山人海。
当然,在所有的节日中,最为盛大也最为热闹的还属五月五的龙舟节。每年端阳节这天,镇远都要举行传统的龙舟盛会,比赛之前要举行游江活动,一条条五彩缤纷的彩船,游弋在碧绿的舞阳河上。当一声号令响起比赛开始时,河上龙舟俱发,劈波斩浪,奋力向上,你追我赶,河两岸人山人海,欢声雷动,场面热闹壮观。镇远开展划龙舟的活动历史悠久,如今,龙舟比赛已作为一项竞技项目,镇远的男女龙舟队多次代表贵州参加各种比赛,为贵州夺得了荣誉,也给镇远争了光。
记者:听完您的介绍,真是为古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所折服。最后,请您对镇远的将来做一展望。
蒋映生:今年以来,我们确立了“发掘底蕴、古为今用,弘扬精华,承前启后”的理念,明晰了着力保护古城区,加速“腾笼换鸟”,将工业企业移向黔东工业园区,让工业旅游业发展各得其所;规划建设新城区,开辟城市发展空间,减轻古城人口交通压力的工作思路。同时,进一步加大古城环保治理力度,在科学规划基础上,近三年共投入环保资金9000多万元,关停或迁出了污染企业,随着滚滚浓烟远去,蓝天碧水青山回到了居民眼前。针对有些古迹的残破状况,尽管县财政十分困难,我们还是勒紧裤带挤出8000多万元资金,抓紧修缮,不能让宝物毁在我们手里。此外,为让古城走向外界和外界走进古城,镇远还加速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从2004年至今年10月,全县共投入交通建设资金1亿多元。
自198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以来,镇远人民正用他们的勤劳,用他们的才智,用他们的胆魄,保护好这座名城,开发好这座名城。因为,名城镇远这个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不仅属于中国,它也属于全世界。(牛志男)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