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万带动十万 以一亿撬动十亿 赣县市场化运作加速“三化”建设 红金工业区100亩标准厂房陆续被客商签“走”并破土动工,采用BOT融资方式引进的深圳客商投资新建大型购物中心,各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正加紧农村土地流转……正值冬季,赣县大地处处呈现夏日般“炽热”,田野乡畴都铺展着一幅幅“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建设的火热画卷。今年,赣县决策者做出了全面提升“三化”水平的决定,如何筹集足够的资金力保“三化”建设?他们的回答十分坚定:把手伸上市场,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力促政府投入与社会力量共奏“三化”建设交响乐。 发展工业,搭建好平台首当其冲,可建设园区,钱从哪里来?该县提出了以市场理念建园区的发展思路,采用市场化运作撬动社会资金。组建了红金和洋塘两个工业小区开发公司,承担园区融资平台和开发建设工作。在开发公司运行中,除财政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外,全部按照“自主经营、市场运作、滚动开发”的模式和“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公司市场化筹资进行土石方平整、主次干道修建等“七通一平”市政建设,按规划开发商住房、特色工业小区、工业厂房,从而减轻财政建园区的负担,使园区建设资金凸显杠杆效应。目前,已与10多位客商签订标准厂房建设协议,撬动资金6000多万元,建成标准厂房6.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5亿元。 “城市建设,财政投入唱主角。”这是以往城市投资的真实写照。在2009年,该县一改以往惯例,组建了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和城市六大片区开发公司(该县将城区规划为六大片区,每个片区分别成立一个开发公司,实行一个公司一套人马),负责城市建设项目的融资和建设。由片区开发公司对片区土地、片区空间等有形和无形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采取捆绑配套、BOT融资等方式扩宽城市建设资金融资渠道,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增加城市投入。对于片区开发中的各项收入均由公司自己用于建设本片区的各类公用设施。县城投公司则全力做好项目包装、融资、项目概算等工作,目前,县政府的直属融资公司已融资4.6亿元,全县银行金融贷款新增13亿元,同比翻番。县城区开(竣工)项目28个,投入资金近7亿元。巧做土地文章,让地生“金”,共计储备国有土地71.55公顷,利用储备土地融资3.94亿元。 以市场化理念发展农业,该县在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上大做文章,实行“一乡一中心”工程(即一个乡镇建立一个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着力服务农村土地流转,让发展产业的农民有“地盘”,全县流转土地面积3.1万亩。同时,按照依法资源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民以承包、出租等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健全了林权、果权交易中心和农业生产的抵押贷款制度,解决农民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此外,该县还整合了现有的农产品品牌资源,打造统一的“白鹭”品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邱日来、刘世平、记者杨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