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乡村知识
坚持!我们一定能战胜旱魔
时间:2010-04-07 08:42:13来源:作者:冯远
          省委副书记、省长林树森在黔西南州检查调研抗旱救灾工作纪实         旱魔肆虐,干渴蔓延,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给黔西南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困难。        灾情,一直牵动着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的心。3月31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林树森率省政府秘书长邹伟及省有关部门负责人,一路风尘仆仆赶到黔西南,在州委书记陈敏,州委副书记、州长陈鸣明,州委常委、兴义市委书记黄定承,州政府副州长陈文发的陪同下,检查调研黔西南州抗旱救灾工作。        31日中午12时20分,刚到兴义,顾不上吃饭,林树森径直赶到桔山办事处江岸村蔬菜基地。看到江岸村民叶其黄家正在打井,他赶上去使劲摇动井口滑轮的把手,和打井工人一起将井里的碎石提上来。        “这口井的水原来有八九家人在用,但今年有两个月这股水就抽不起来了,这口井是今天才开始打的,600块钱一米包给他们,大概要花5000来块钱。”叶其黄对省长说。        林树森仔细询问村里现在还有多少井可以出水,当得知江岸村还有20多口井可以出水,整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还有50多口井可以出水时,他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前段时间中央和省里包括州里都给大家划了一些救济款,你们拿到钱了没有?拿到了多少?”林树森关切地拉着江岸村支书张立品的手问道。        “大概得了5万多元。”张立品说。陪同林树森检查的陈敏、陈鸣明、黄定承,仔细介绍了抗旱资金的使用情况。林树森说,目前旱情还在持续,需要的是广大干群上下一心,共克时艰,钱的问题好商量,关键是抗旱救灾工作取得的成效。他叮嘱陪同的州市领导,要把救济款及时发下去,可以安排打井,买送水车,解决拉水、抽水的油料钱;在水量大的一些地下水源点要购买功率大一点的抽水机,保证有充足的水源抗旱。        下午2时,林树森来到兴义市鲁屯镇晏家湾水库。由于去年8月以来降雨量大幅偏少,这个水库已经干涸,库底泥土裂开了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缝隙,密密麻麻的泥块像梅花桩一样,不远处的地方还长满杂草,让人触目惊心。         “这口子可能都有四五公分宽、七八公分深了吧?”林树森将手伸进泥块中间的缝隙,眉头紧锁地问道。        “是的,现在下游1500多亩农田没水灌溉了。”鲁屯镇干部说。        兴义市相关部门干部向林树森递上了一份《兴义市申报国家支持建设的三个中型水利工程简介》,林树森一边看一边询问了州内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后,对随行的省直机关相关负责人说,这三个中型水利工程只要方案可行,就抓紧批复,抓紧实施。另外,像晏家湾水库这种情况,找地质部门的同志研究一下,可不可以从扩容的角度将库底淤泥清运出来,一方面增加水库的容量,另一方面还可利用淤泥在周边一些地方造田。目前,我省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完成,下一步将对病险小二型水库进行治理,各相关部门一定要抓紧时机,做好项目申报工作。他指出,这次特大重旱给我们的一个最大的启示,就是在贵州这样的岩溶地区,只有抓紧建设一批控制性骨干水利工程,才能够有效提高抗御灾害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干旱问题。对各地要求新上的骨干水利项目,只要经过科学论证、切实可行,省里都会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        万屯高产油菜示范基地主要靠晏家湾水库浇灌,由于水库干涸,基地今年的油菜基本绝收,涉及到万屯镇的盘兴村、万屯村的19个村民组,直接经济损失500多万元。为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使农民减产不减收,万屯镇积极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做好玉米套种芭蕉芋、魔芋、蔬菜等农作物的前期准备工作,准备好能种植5000亩的烤烟苗1000厢。这里,引起了林树森的极大关注。        走进油菜示范基地时,林树森拔起一棵油菜剥开壳一看,瘪的,他神情凝重。万屯镇盘兴村村委会主任杨国华伤心地对省长说,要是不干旱,这里现在肯定是黄灿灿的一片。林树森安慰他说,今年收成肯定没有了,但信心不能没有,下季争取好好干,把损失夺回来。        在万鲁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的集中育苗点,林树森看到了这一路来少有的绿色。他仔细询问了示范区烤烟的生产情况后,要求有关部门尽快找到地下水源,同时把烤烟任务分配下去,要多想办法,保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力保春耕生产不受影响。林树森说,今年这一季小春作物受灾减产甚至部分绝收已成定局,要根据不同作物的受灾程度,统筹做好育苗、备耕、补种替种等工作,力争做到小春损失大春补、粮食损失经济作物补、种植业损失养殖业补、农业损失非农业补,努力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在抗旱救灾中,黔西南州始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把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需要摆在首要位置。对此,林树森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充分的肯定。在兴仁县格沙屯村,省地矿局111地质大队正在帮助村民打井取水。林树森走上钻井平台,与地质队员亲切交谈,当得知111地质队仅3月份就成功地帮助灾区群众打成了12口水井时,林树森连声说好。他说,贵州这个省情,两年一小旱,三年一大旱,在我们没有彻底解决问题之前,肯定还要送水,我们现在要想办法系统解决老百姓用水的问题。他向地质大队工作人员送上了大米、面条、蔬菜、猪肉等慰问品,现场响起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党的政策好啊,没有你们的关心,我们早就活不下去了。”看到省长到来,今年已86岁的兴仁县民建乡三帽坡村村民金武和握着林树森的手感慨地说。他们这辈子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严重的干旱,多亏党和政府关心,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他们才有水喝、有饭吃。        “你看,这里乡长、县长都在,你们要相信党,相信政府,无论如何都不会让你们缺水缺粮的。”林树森说。        村子里,村民们正井然有序地在送水车旁排队等候取水,一位摩托车义务送水员告诉省长,他已经义务为五保户送水两个多月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觉得这样做是应尽的义务。林树森对他的这种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强调,越是关键和困难的时候,党员干部越是要挺身而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这既是党员的光荣职责,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他说,再有一个月左右,雨季就要来临,现在是我们抗旱救灾最关键、最困难、最艰苦的时期,只要我们团结一心、相濡以沫、坚持到底,就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百年一遇的特大重旱灾害。        持续的旱情使黔西南州草地畜牧业遭受了巨大损失,兴仁县民建乡战马田草地畜牧业也不例外。战马田村支书黄雄海向林树森省长汇报说,以前有20多户人家把土地用于种庄稼,全家收入不到5000元,现在,就养羊一项就可收入1万多元,所以老百姓对种草养畜这种生产方式普遍接受,这既能保护生态,又可为农民增收。林树森省长充分肯定了老百姓的这一做法,并要求水利局把浇灌这片草地的送水管道架通,同时要求由乡里做好乡企统筹,做好项目报告,把肉食品加工市场做起来,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的收入。        “将来要搞什么东西,什么产品,你们要统筹好。当然现在首先还是要把水利搞起来,退耕还林还草涉及到国家的政策,实际上很关键的是商品经济还是一个比价的问题,如果一个地方种草养羊比种玉米好,干嘛会去种玉米呢?退不退关键是老百姓。为什么老是强调草地畜牧业呢,就是要找到一条增收的路,找到一条致富的路。”林树森指出,尽管这几年我们大幅度增加投入,水利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但这次特大重旱仍然暴露出我省水利设施还十分薄弱,要“吃一堑,长一智”,下更大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坚定不移地走突出水源建设、大力推广以管代渠的现代水利建设之路,在未来两三年内打一场水利建设攻坚战,切实提高我省抗御水旱自然灾害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我省发展的工程性缺水难题。        当天,林树森省长还到顶效开发区考察了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北校区的规划建设情况。        州农委、州水利局等部门和兴义市、兴仁县、顶效开发区负责人陪同调研。(毛扬周)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