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乡村知识
龙南重点突破三大方面 着力打造“乡间都市”荷恩堂
时间:2010-04-14 09:01:25来源:作者:冯远
     编者按:实行城乡统筹,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举足轻重。作为全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先行县的龙南,以荷恩堂为试点,创新思路,创新机制,从人居环境、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重点突破,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喜人的成效。     荷恩堂社区,位于龙南县渡江镇象塘村,拥有88口池塘和一座古祠堂——荷恩斜堂。作为全县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荷恩堂历经一年多探索发展,一步步走向城乡大融合,成为独具特色的“乡间都市”。“我县从缩小城乡环境、收入、服务三方面差距入手,着力把荷恩堂打造成‘村庄整治的样板、产业致富的典型、文明社区的标杆’。”龙南县委书记曾凡说道。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记者走进了荷恩堂。  环境和城里一样美  一步入荷恩堂社区,临河的百米竹林映入眼帘。小径通幽处,老人围坐于石桌旁话家常、下围棋,小孩子在一旁快乐嬉戏。进入社区,宽敞的道路、明亮的池塘、林立的新房、摇曳的柳树……亮丽景致犹如春风拂面,清新宜人,仿佛进入了城市里的公园。  “这是荷恩堂创建宜居环境的结果。”渡江镇党委书记唐日房介绍说。荷恩堂被确定为试点后,筹资200多万元改善公共环境,修水沟、接自来水、硬化道路、栽种花草、设立垃圾中转站、安装体育器械、新建休闲亭和停车场……面貌发生了大变样。  说话间,一排新颖别致的楼房吸引了记者。这里20多幢刚建不久的新房整齐划一,与周边环境相映成辉。居民钟日凤家正在搞装修,他的脸上满是笑容:“我们像城里人一样住上小别墅了,心里舒坦!”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荷恩堂群众建房需求日益强烈,镇里多方筹措资金,出台优惠政策,使拆旧建新工作迅速开展,涉及200多户的1000多间旧房、空心房被一一拆除。接着,镇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给拆旧建新户提供补助和贷款,很快,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  新房一侧,古色古香的有500多年历史的荷恩斜堂十分显眼,旁边的感恩文化陈列室与之交相呼应。村党支部书记钟宏说:“荷恩堂的名字取意于明代先祖为报答养育之恩兴建的祠堂,倡导人们感恩。”在城乡统筹工作中,县里对“荷恩堂”、“禄公祠”等客家建筑进行整修,通过一本书、一堂课、一台戏、一个陈列室、一个故事、一本画册等“六个一”,将其打造成感恩教育基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  现在,荷恩堂成了设施齐全、功能配套、文化生活丰富的新型社区,环境跟城里一样美。  采访感言:统筹城乡发展,首先是统筹环境的发展。龙南从缩小环境差距入手,对荷恩堂进行村庄整治,完善了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还结合当地传统修缮了文化设施,解决了群众的住房、生活等关乎切身利益的难题,大大改善了居住环境,美化了生活环境,营造了文化环境,使农村居民也享受和城里一样优美、完善的人居环境。  收入和城里一样高  “我们要抓紧时间和水产品供港中转中心接洽,争取获得供港资格,这样我们的水产品销路就更大了!”……  采访中,我们刚好碰到荷恩堂水产合作社在开会,气氛热烈。  荷恩堂是远近闻名的“水产之乡”。这里有200多亩水面,几乎家家户户养鱼、卖鱼。之前,由于养鱼户只盯紧自己的塘,较少跑市场、找信息,产业一直做不大。对此,县里引导大家成立了水产合作社,60多户养鱼户加入进来,统一技术、统一苗种、统一质量、统一收购,去年销售额有60多万元,户均年增收4000多元。合作社副理事长钟海燕乐呵呵地说:“以前是各顾各的小打小闹,现在是大伙抱团闯荡,市场竞争力强了许多。”如今,合作社将邻村的一些鱼塘也吸收进来,水产养殖面积超过了1000亩。  水产成为主导产业,那田地怎么办?“我们的做法是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龙南县委农工部领导介绍道。肖大鹆牵头成立乘龙农业合作社,承包了荷恩堂600亩田地,发展为现代蔬菜、甘蔗种植和水稻制种基地,荷恩堂居民每年可获田地租金28万多元,部分居民还被返聘到基地务工,每月有1000多元收入。现在,荷恩堂120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到了农业大户和企业手中。  土地流转后,荷恩堂一半以上的人外出务工。近年,不少人返乡创业,如在外务工10多年的钟明朗,返乡投资创办了一家电脑绣花厂,还有钟群、钟志勇等,各种大大小小的针织厂、电子厂建了起来,留守妇女们在家门口务工,成了与城里人一样的“上班族”。据了解,荷恩堂从事非农业的劳动力占80%以上。     采访感言:要缩小城乡差距,最关键的就是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龙南因地制宜,在荷恩堂试点引导大家成立水产合作社,通过新经济组织这一桥梁做大做强当地的水产养殖产业,使养殖户增收致富。同时,大力进行土地流转,让田地发挥最大效益,使农民纷纷“洗脚上岸”,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民有了稳定的、较高的收入,自然会过上和城里人一样富裕的生活。  服务和城里一样全  走访荷恩堂社区,看到这里就像一个“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的小城市,公共服务十分周全。  “我们现在是真正的居民了!老了有保障,跟城里人一样无后顾之忧了。”荷恩堂老人钟传仁颇感欣慰。原来,龙南率先在此进行了户籍改革,农村户口全部变为居民户口。身份变了,服务也跟着来。县财政承担每人每年30元的缴费补贴,目前560名居民参加了新农保,155名老人领取了养老金。  行走荷恩堂,总有亮点不断呈现:“诚信超市”,倡导从商讲诚信、讲文明;“邮政便民站”,提供报刊征订、邮件寄送、商品分销等服务;宣传长廊上“组织活起来,能人带起来,群众富起来”几个大字吸人眼球……村委会主任钟雨雄介绍,在这个3000多人的社区里,超市、餐馆、学校、医疗点、农信社、候车亭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居民农资供应、购物休闲、宽带上网等公共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形成了方便快捷的生活圈。平日里,社区熙熙攘攘,人气颇旺,俨然一个小都市。  荷恩堂还有个长者组成的“说事评理小组”,专为纠纷调解、文明建设、道德教育等提供服务。组长钟少平说:“我们‘倚老卖老’,进行调解纠纷、卫生管理、感恩教育,群众很感动。看见大家越来越讲文明,我们心里特舒畅!”  “锵,锵,锵!”不远处传来锣声,记者好奇地赶过去,30亩的池塘出现在眼前,一些群众在池塘旁围成一堆讨论筹备池塘龙舟赛的事。“为了给我们提供文化服务,荷恩堂修堤挖塘,搞好设施,组织了池塘龙舟赛这个客家特色文化节目。”居民李娥满面春风地说,“除了龙舟赛,还有腰鼓、朗诵、舞龙等,我们文化生活丰富得很!”  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荷恩堂居民的幸福生活。  采访感言:要变农民为市民,素质的提升是根本。如何提升素质?龙南荷恩堂主要从公共服务入手。户籍改革、养老保险,让居民老有所依;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让居民便捷获得购物、饮食、入学、就医等生活服务;说事评理小组,让居民自治;文化服务,让居民丰富文化生活。服务周到了,矛盾减少了,精神富足了,素质自然跟上去了,文明之风也浓了起来。(陈胜亮、徐丽芸、特约记者傅亮)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