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乡村知识
山村演出队历经兴衰 朱家农民剧团:浴火重生绽光彩
时间:2010-05-11 08:58:38来源:作者:冯远
     前来参观的市领导观看了剧团的演出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全县农民剧团评比中脱颖而出,被县里推荐参加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先进企业评比;剧团的演出范围大大拓宽……石城县朱家农民剧团,这个已有50多年历史的农民剧团,缘何闪发出如此炫目的光彩?近日,笔者进行了一番深入的探访。     山村演出队历经兴衰     朱家农民剧团所在的朱家村距离高田圩镇近20公里,地处偏远山区。1957年,当时农村文化生活非常匮乏,朱家村几个爱好文艺的年轻后生看着村民劳动之余无所事事,便商量着将村里老一辈传下来的旧戏服和演戏道具利用起来,为村民的生活增添些“色彩”。没想到,这几个年轻人的想法立即得到了20多名村民的积极响应,大家一合计,成立了一个演出队,这就是朱家农民剧团的前身。一切就这样开始了。演出队成员白天种地,晚上在一起学戏。成立之初,村民对演出队充满好奇,一到晚上,许多村民都到祠堂里看队员学戏排戏。遇到演出队义务演出时,全村男女老少倾巢而出,前往观看。当时,演出队没有女演员,队员只好男扮女装,只要男扮女装的演员一出场,立即能引来阵阵笑声。     演出队的成立,搅活了朱家村。以前,村民们要看戏,得步行几十里山路到外面去。村里有了演出队,昔日平静的山村逐渐热闹起来,村民业余时间不是看演员排戏就是看演员演戏,村里不时能听到村民发出爽朗的笑声。就这样,演出队在充实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时,演戏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一些较远的村庄为了能看上戏,时常花钱邀请演出队前去演出,队员们也成了村民们眼中的“明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红红火火走过40余年的朱家演出队,慢慢陷入了窘境。上世纪90年代末,国内打工热潮兴起,朱家演出队许多年轻人纷纷到沿海地区闯荡,队里只剩下一些老演员。勉强支撑几年后,2004年,曾经红极一时的朱家演出队不得不解散了。     文艺传承谱新篇     “我的爷爷、父亲都曾经是朱家演出队的队长,我一定要利用自己的特长,把祖辈传下来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2008年初,爱好文艺的朱家村青年温焰云看到国家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加大,觉得自己一展身手的机会到了,决定尽己所能重新组建农民剧团。说干就干,他找到了以前的演员,耐心做思想工作,邀请他们再次出山。经过一个多月筹备,解散4年的演出队再次以股份参与的形式成立了,并有了自己的新名字——朱家农民剧团。     剧团成立了,如何重振雄风?这是摆在团长温焰云眼前最大的难题。一次,他在看电视时,看到节目中专门介绍了邻县一个农民剧团的发展历史,看完以后,他感触颇多。他觉得,一个农民剧团要想走出大市场,必须拓宽戏种、创出自己的特色。于是,他时常带领演员去周边县市观看其它剧团演出,吸取先进经验。同时,他在村里大力宣传,招收了15名年轻演员,使整个剧团达到了32人,为剧团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让年轻演员尽快练就过硬的演出技术,温焰云安排大家白天互帮互助做农活,晚上互相交流练技艺,并在继承原来京剧表演的基础上,学习、排练黄梅戏、采茶戏和半班戏等新戏种,挖掘、创作新剧目30多部,尽量让观众有更多选择的余地。     演员阵容齐了,剧目有了,剧团可以闯市场了,可是,又一个困难摆在剧团面前——演出设备陈旧,其中大多数已无法使用。针对这一情况,剧团股东按人头交钱,并积极向上级文化部门争取扶助资金,短时间内就筹集了4万多元,购买了音响、投影仪等先进的演出设备,添置了新的演出服装,整个剧团焕然一新。     寒梅开“花”香四溢     俗话说,是好是坏,观众评价才是真。实力大大提升的朱家农民剧团不再满足在山村附近演出了,开始把目光瞄向了外面更广阔的天地。     2009年初,离朱家村几十公里的的福建宁化县济村乡一个村有庙会,团长温焰云主动上门联络,成功签订了演出的协议。没想到,剧团第一次出县演出就碰上了一个“硬骨头”。原来,这个村有一个传统,外地的演出团体演出时,如果演得好,村民会送上锦旗等奖品;如果演得不好,当地的村民会冲上舞台,将演员赶下台。“我们听了后,都胆战心惊的,特别是年轻演员都有点怯场,害怕演不好。最终,我们以精湛的技艺,获得了观众的掌声和好评,我们离开时,村里送来了锦旗和3000元演出费,而且还约定第二年再到那里演出。”老演员温厚怀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剧团由此一炮打红,邀请演出的电话越来越多,不但走遍了县内大多数乡村,更被邀请到抚州、福建建宁、福建龙岩等地演出,演出收入也逐步提高。县文化局把剧团列为送戏下乡演出单位,安排剧团到各个乡镇巡回演出。巡演中,场场爆满,掌声、笑声不断。一次,剧团到丰山乡福村演出,原本晚上8时演出,下午6时,剧团还没到,演出现场就已经人山人海。观众都在高兴地等着。看着这场景,演员们非常感动,都尽心演出报答观众,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剧团成立以来,逐步走入正规,在县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多次参加全县文化调演,都获得了较好的名次。” 团长温焰云谈起剧团的发展之路,既感到自豪,又充满了期待。他说,剧团以后将进一步在加强内部管理、拓宽演出市场等方面下工夫,争取把剧团打造成一支县内外闻名的专业品牌剧团。(赖於艳  熊益康  黄文华)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