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是猪的一种重要呼吸道疾病,在许多养猪国家流行,已成为世界性工业化养猪的五大疫病之一,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抗生素对本病无明显疗效。虽然对该病及其病原菌已做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疫苗及诊断方法上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有效的措施控制本病。
一、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存在于肺和呼吸道内,肺呈紫红色,肺炎多是双侧性的,并多在肺的心叶、尖叶和隔叶出现病灶,其与正常组织界线分明。最急性死亡的病猪气管、支气管中充满泡沫状、血性粘液及粘膜渗出物,无纤维素性胸膜炎出现。发病24小时以上的病猪。肺炎区出现纤维素性物质附于表面,肺出血、间质增宽、有肝变。气管、支气管中充满泡沫状、血性粘液及粘膜渗出物,喉头充满血性液体,肺门淋巴结显著肿大。随着病程的发展,纤维素性胸膜炎蔓延至整个肺脏,使肺和胸膜粘连。常伴发心包炎,肝、脾肿大,色变暗。病程较长的慢性病例,可见硬实肺炎区,病灶硬化或坏死。发病的后期,病猪的鼻、耳、眼及后躯皮肤出现发绀,呈紫斑。
1、最急性型:病死猪剖检可见气管和支气管内充满泡沫状带血的分泌物。肺充血、出血和血管内有纤维素性血栓形成。肺泡与间质水肿。肺的前下部有炎症出现。
2、急性型:急性期死亡的猪可见到明显的剖检病变。喉头充满血样液体,双侧性肺炎,常在心叶、尖叶和膈叶出现病灶,病灶区呈紫红色,坚实,轮廓清晰,肺间质积留血色胶样液体。随着病程的发展,纤维素性胸膜肺炎蔓延至整个肺脏。
3、亚急性型:肺脏可能出现大的干酪样病灶或空洞,空洞内可见坏死碎屑。如继发细菌感染,则肺炎病灶转变为脓肿,致使肺脏与胸膜发生纤维素性粘连。
4、慢性型:肺脏上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常发生于膈叶),结节周围包裹有较厚的结缔组织,结节有的在肺内部,有的突出于肺表面,并在其上有纤维素附着而与胸壁或心包粘连,或与肺之间粘连。心包内可见到出血点。
在发病早期可见肺脏坏死、出血,中性粒细胞浸润,巨噬细胞和血小板激活,血管内有血栓形成等组织病理学变化。肺脏大面积水肿并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急性期后则主要以巨噬细胞浸润、坏死灶周围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及纤维素性胸膜炎为特征。
二、诊断
根据本病主要发生于育成猪和架子猪以及天气变化等诱因的存在,比较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特点,可做出初诊。确诊要对可疑的病例进行细菌检查。在病的最急性期和急性期,应与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及猪链球菌病做鉴别诊断。慢性病例应与猪喘气病区别。
三、敏感药物
虽然报道许多抗生素有效,但由于细菌的耐药性,本病临床治疗效果不明显。实践中选用普杀平,强化抗菌剂,帝诺,氟甲砜霉素肌肉注射或胸腔注射,连用3天以上;饲料中拌支原净、强力霉素、氟甲砜霉素或北里霉素,连续用药5~7天,有较好的疗效。有条件的最好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抗生素的治疗尽管在临床上取得一定成功,但并不能在猪群中消灭感染。
1、氟苯尼考(氟甲矾霉素)为目前控制本病的最有效药物。
2、头孢菌素类。其中以第三代头孢噻肟和第四代头孢菌素对本病防治效果良好。
3、复方庆大霉素(添加有三甲氧苄氨嘧啶)。
4、林可霉素加壮观霉素复方制剂。
5、盐酸多西环素。
6、大环内酯类。替米考星、爱乐新、泰乐菌素。
7、恩诺沙星。
四、用药方案
1、对于发病初期,在病猪有较强的食欲或饮欲的条件下,可群体混饲或混饮给药:
⑴在每吨饲料中拌氟苯尼考100克(效价),连续饲喂7天,然后剂量减半,继续使用2周。
⑵在每吨饲料中拌头孢噻呋100克(效价),连续饲喂5天,然后剂量减半,继续使用2周。
⑶在每吨饲料中拌恩诺沙星或环丙沙星或氧氟沙星120克加三甲氧节氨嘧啶50克
,连续使用5天,然后剂量减半,继续使用1周。⑷对于哺乳子猪和因发病而不采食的病猪,可采用混饮给药。即用盐酸多西环素15克加100升
饮水,连续饮用5天。2、当病猪既不能采食也不饮水时,应注射给药:
⑴氨苯尼考注射液。按猪每公斤体重用药20毫克肌肉注射,第1次给药后间隔48小时再用药1次。
⑵头孢噻呋注射液。按猪每公斤体重用药5毫克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次。
⑶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按猪每公斤体重用药2.5毫克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次。
3、疫苗预防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有15种血清型,其疫苗对不同血清型无完全交叉免疫性。因此,只有制备自家组织苗进行紧急预防才有免疫效果。
作者:冯小鹿 出处: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计生站
作者:冯小鹿
出处: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计生站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