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白菜
选择耐贮、抗病品种。收获前一星期停止浇水,一般立冬前后收获为宜。采收后,大白菜要先自然晾晒2~3天,以菜根直立时其外叶下垂而不折断为宜。等到外界气温降到1~2℃时,撕去外围叶片,清除带有病虫、伤口的菜棵入贮。从入贮到大雪或冬至,即11~12月,此时外界气温和窖内温度都较高,菜棵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应通过大量通风以及勤倒菜等措施来降温散热。从冬至到立春,即12月下旬到翌年2月上旬,此时的气温最低,窖内菜棵的呼吸强度也变弱,应通过关闭通风孔或适当控制通风量等措施做好防冻工作,每次倒菜相隔的时间也可相应延长一些。立春后,即2月中旬以后,外界气温逐渐变暖,随着菜棵的逐渐衰老,其抗热和抗病能力也逐渐减弱,管理工作以防热、防腐为主,保持适宜的低温和高湿。
二、 萝卜
萝卜需要在外界气温降到-5℃以下,窖温在3~4℃时入窖为宜。入窖的萝卜要选无病虫害、无机械伤、个头大而整齐的。选好后用刀把顶削掉。窖贮一般不用埋土,防止生根。窖内要立支柱,挡成格,把萝卜一个挨一个地堆成约1米
高的垛,上覆一薄层细沙,以保持萝卜的水分。窖内温度要控制在1~3℃之间,相对湿度85~90%为宜。在低温条件下,萝卜处于生理休眠状态,可以减少生根与糖心。入窖后2个月左右倒一遍堆,把上边萝卜倒到下边。一般整个贮存期倒2遍就可以。三、胡萝卜
冬贮胡萝卜,首先要选择后期灌水少或不灌水的品种,其次要选择无裂缝的胡萝卜,并要注意在去缨削顶时不留缨头,宁可多削一点,同时,发现黑心的胡萝卜立即剔除。另外,在入窖之前要放在太阳光下晒3~5个小时。挖窖选址千万要避开陈窖,尽量选择东西向,以宽度不超1米、深度83厘米
为最佳,上下不超2厘米误差;在窖底要适量撒一些生石灰粉以杀灭病原菌;胡萝卜叠放厚度不要超过40厘米;要做到分期覆土,一般年份至少要盖3次土,并且要预留10厘米高以便特冷之年再覆土。贮藏期应始终保持窖内温度为0~3℃。四、香菜
冬季贮藏前先开挖深1米、宽25~30厘米的沟,沟长按贮藏量确定。将香菜带根挖出,将根上的泥土抖净,去掉黄叶烂叶扎捆,每捆2.5公斤
左右。在早晨入沟,将香菜根朝下,叶朝上斜放。上面撒一层细沙,再撒上7~8厘米厚的细湿土。以后随着气温的下降,分2~3次增加盖土厚度,但总覆土厚度最好不超过20厘米。封冻前后,再在沟上加盖15厘米厚的草帘或干稻草。沟内温度维持在-5~4℃,以叶片冻结,根部不冻为宜。香菜出窖后要缓慢解冻,不能急躁。五、马铃薯
下窖之前需对马铃薯进行一段时间的假藏。作为食用的马铃薯一定要注意避光,而作为薯种的可适当接受一些散射光以提高抗病性。贮藏初期的9~11月,以降温散热、通风换气为主,最适温度应在4℃;贮藏中期的12月到下年2月,薯块已进入完全休眠状态,易受冻害,这一阶段应防冻保暖,温度控制在1~3℃;贮藏末期的3~4
月,气温转暖,窖温升高,马铃薯开始萌芽,这时应注意通风,温度控制在1~4℃。湿度应保持在85~90%之间。其他贮期,以薯皮不出现潮湿、窖内顶棚上有轻微小水珠为基本的湿度条件。贮藏马铃薯的窖内必须保证有流通的清洁空气。通风时可使窖内温湿度得到调节,把外面的新鲜空气带入窖内以保证有足够的氧气供马铃薯进行呼吸。六、冬瓜
储藏的冬瓜应选择皮厚、肉厚、质地致密、表皮青绿发亮、布满蜡质,大小一致、无破损的晚熟大型品种的冬瓜。窖库大小由所储冬瓜数量而定,一般30平方米左右,能储5000公斤
冬瓜。窖库多为半地下室,窖室高3.6米,地上和地下部各高1.8米,四周设置库窗,前后左右打开,便于通风换气。冬瓜入库前2~3天密闭窖库,用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在库底垫干草或草帘,上面摆放冬瓜,一般堆放不超过3层,以免压伤损坏。根据冬瓜在田间生长时的状态摆放,这样可以使冬瓜保持原有的重力方向,瓜瓤不易裂伤,储藏时间更长。冬瓜入窖初期加强通风,在中午气温高时打开窗户通风换气,以利于散热降温、排除湿气,降低环境湿度,保持较内干燥。冬瓜储藏期间,较稳保持在10~15℃,相对湿度保持在70~75%,以免发生冻害。一般可以储藏3~5个月。七、冬笋
选择新鲜未破损的冬笋放置于2~3米深的窖内,窖底部先铺上一层10厘米厚的黄沙土,沙土以手握成团、松手即散为宜。再将冬笋一根根的摆好(尖朝上),一层沙土一层冬笋,以不露笋尖和笋壳为佳。全部摆完后,再盖一层黄沙土。然后用木板或石块密封窖口,再加封一层塑料薄膜,可防止雨水滴入。密封后,每隔30天检查一次,看是否有变质腐烂的事笋,如有则将其清理干净。此法可储藏保鲜冬笋60~90天,保鲜效果好。
八、甘薯
准备入窖的薯块要达到无粘泥、无破伤、无病、无虫咬、无受冷、无水泡、无雨淋、无发芽、无露头青、无裂缝。甘薯入窖前先用多菌灵、托布津等的药剂处理,能杀死薯块表面及浅层伤口内的细菌,起到防病保鲜的作用。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水成200~300倍液,再将薯块放入溶液中浸泡10~15分钟,然后捞出薯块沥去药水晾干入窖。窖址应选择背风向阳、干燥通风、地势高或坡地建窖。薯块贮藏量应在窖内空间的60~70%。入窖至入窖后30天,管理重点是通风、降温、散湿。窖温应控制在15℃以下,最好是12~13℃的范围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
左右。同时可在薯堆表面覆盖一层干草,干草湿后再换干草,可避免发汗现象造成的危害。入窖30天后至立春前后,主要是保温、防寒、防湿。这一时期天气变冷,薯块呼吸强度减弱,故应封闭窖口,减少窖口打开次数。窖温应控制在10℃以上,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0~95%的范围内。立春后至出窖前,主要是稳定窖温,加强通风换气。要特别注意天气的变化,既要适时换气,又要把窖温稳定在12℃左右,相对湿度不能低于80%。九、大蒜
贮藏大蒜头可在表土结冻前,选择地势较高的背阴处挖贮藏沟,沟深50~60厘米,沟宽60~70厘米,沟长可根据贮量的多少而定。在当地气温降至1~2℃
时开始入沟贮藏。贮藏前2~3天,将蒜头充分晾干,以减少大蒜的含水量。埋藏时,将沟底用砖头或木棍等垫起高5~10厘米,然后将蒜头堆放在上面,堆至距地表15~20厘米处。蒜头上面用木棍、草帘等搭棚,四周再用土埋严,以防透风。盖棚时,在棚的一侧垂直绑一根细管,管内吊一支温度计,以便随时测定沟内温度的变化。贮藏期间购内温度应控制在0~10℃,当天气温度低于-8℃时,应加盖草帘保湿,待温度回升后再及时撤掉。冬季降雪后,要在雪融化前积雪清除干净,防止雪水流入沟内。这种贮藏方法,使贮藏期间的蒜种处于0℃以下的低温条件,呼吸作用处于停止或半停止状态,减少了蒜种的营养消耗,蒜种硬实,颜色雪白。十、大豆
大豆在贮藏中如果温度过高、接触空气过久,常出现大豆变色、浸油,使其品质降低,出油率下降,豆油色泽暗淡,豆浆颜色暗红。贮藏大豆应放在干燥、凉爽、通风、气温低且阳光不能直接照晒的地方。仓库或容器贮藏时,应把大豆放在下面,上面压盖其他粮食。仓房门窗应加遮阳、防晒设备。一般趁寒冬季节将大豆转仓或出仓冷冻,使豆温充分下降后再进仓密闭贮藏。
十一、花生
贮藏入库的花生,首先要捡去破壳、病虫害、虫咬的荚果,然后将选好的花生装入塑料编织带中扎好口,每袋重量保持在15公斤左右,选择通风好、干燥的室内贮藏,并将花生袋距离墙面50厘米
以上,袋垛高不超过2米。贮藏温度不宜超过20℃,含水量控制在8~9%以下。贮藏中如发现返潮霉变或鼠虫危害应立即翻晒处理。作者:黄富
出处: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农技校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