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乡村知识
秋冬防治棉铃虫要耕耙灌结合
时间:2010-11-01 17:23:58来源:作者:

 

冬季深耕、细耙、灌水既是棉花增产的重要措施,也是消灭越冬棉铃虫的有效方法。具体操作明细如下:

一、冬季深耕

棉铃虫一般在距地面2.5~6厘米(深的可达9厘米)处化蛹越冬,冬耕可以破坏蛹室,改变蛹体的自然状态,降低翌春羽化率。深耕可将部分深伏虫蛹翻至地表,使其干死、冻死或被天敌啄食;同时可将部分浅伏虫蛹翻入土壤深层,使其不能正常羽化出土而被闷死,从而减少越冬虫源。冬耕时间越早越好,一般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就要抓紧进行,在大地封冻前(冻土层超过5厘米

)耕完,以延长风化时间,提高灭虫效果,并有利于多接纳雨雪。耕翻深度应在10厘米以上;冬耕越深,灭虫效果越好。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棉铃虫成虫飞翔能力强,冬耕灭虫必须大面积进行才能有效。除预留的棉花白茬地外,麦田套种行、果园空白地等,也要进行冬季深耕。

二、耕耙结合

冬耕前先耙1遍,耕翻后再细耙碎垡,可以蓄水保墒,并能耙死部分越冬虫蛹。据调查,棉田冬耕先耙,能耙死76~85.6%的棉铃虫蛹,冬耕后蛹被埋入土壤深层,可使成活率降低86.4~92.5%。另据山东省农科院观测,冬耕后耙地地块,春季5厘米土层含水量为16.4%,而未耙地含水量仅为8.2%

三、耕后灌水

冬耕后接着冬灌或春灌,不仅能沉实、风化土壤,而且还能提高越冬蛹的死亡率。中国农科院研究显示,土壤相对含水量在40%时,棉铃虫蛹死亡率为35.7%,成虫羽化率为40%;土壤含水量在70%时,棉铃虫蛹死亡率为46.7%,成虫羽化率为33.3%;当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时,蛹的死亡率为100%。另有资料表明,冬耕冬灌的地块,棉铃虫蛹越冬死亡率在80%左右,只耕不灌的地块越冬死亡率为60~70%,不耕不灌的地块只有30~40%

出处: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计生站

作者:任秀芝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