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草莓栽植成活率,保证全苗是获得高产的基础。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选择土壤
草毒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土层厚、土质肥沃、离水源近的沙壤土定植草莓最好,能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品质。
二、整地做畦
土壤疏松、弱酸性的土壤适应草莓生长,在整地前对土壤应消毒、施肥,基肥一般每亩(腐熟)施1500~2500公斤、磷肥75公斤、尿素15公斤,畦面宽100~150厘米,畦埂宽25厘米、高10厘米。
三、良种壮苗
目前较理想品种有:鸡心、新明星、丰香、巨早、春香、五月香、明宝等。选苗应选母本圃而不用生产圃的苗。
四、精心起运
移栽最好选在阴雨天,随起随运随栽。起运前要控制肥水,适时晾苗。若需外运,装前应摘去部分衰老叶片或留7~10厘米长的叶柄,装进用水浸过的蒲包中,运到后要用水冲洗,尽快栽植。
五、栽植规格
每畦4~6行,株行距20×25厘米,每亩约1.2~1.6万株。栽植前用5~10×10~6的蔡乙酸溶液浸根2~6小时。栽植深度要适宜,做到浅不露根,浅水不淤心。
六、掌握好操作方法
在草莓栽植时,先把土挖开,将根舒展置于穴内,然后填入细土压实,并轻轻提一下苗,使根系与土壤密接。栽后立即浇一次定根水。浇水后如果出现露根或淤心苗以及不符合花序预定伸出方向的植株,均应及时调整,或重新栽植;漏栽的应及时补苗,以保证全苗和达到栽植的高质量。
七、栽后管理
1、适当修剪。在栽植前将秧苗上的部分老残叶和黑色老根剪除,以减少叶面积,降低植株的水分蒸腾,并可促使抽生新根。
2、药液浸根。在栽植前用药物对根系进行处理,可促进根系的发生与生长,提高栽植成活率。如用10毫克/千克的胡敏酸溶液或5~10毫克/千克的萘乙酸溶液浸根2~6小时,都有很好的效果,发根量比对照高1倍左右。用胡敏酸浸根可使老根伤口恢复生机,促发的新根粗而短,且有较多的二次根发生。另外,ATP生根粉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可用于草莓的根系处理,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
3、选择有利时机栽植。宜选择在阴天栽植,这样可以避免秧苗被烈日曝晒,并且因空气湿度较大,叶片蒸腾量少,能缩短缓苗期,提高成活率。晴天栽植则宜在傍晚进行。
4、带土移植。秧苗带土可减少根系损伤,对近距栽植,或必保成活的少量优良新品种的定植,可使秧苗缓苗期缩短,成活率高。带土移栽对秧苗资源不足,灌溉条件差,土壤较黏或偏酸偏碱的地方, 提高成活率的效果更为显著。
5、注意栽植深度。栽植深度是草莓成活的关键,栽植过深,苗心被土埋住,易造成秧苗腐烂;栽植过浅,根系外露,不易产生新根,会引起秧苗干枯死亡。合理的栽植深度应使苗心的茎部与地面平齐,即深不埋心,浅不露根为度。
6、合理浇水。秧苗定植后,定根水要浇透。定植后3天内每天都要灌1次水,在缓苗期要根据田间湿度灌水,以保持湿度。定植成活后可适当中耕晾苗。
7、覆盖遮荫。栽植后如遇晴天烈日,可采用遮荫措施,用苇帘、塑料纱,带叶的枝条等覆盖。有条件的可以采用塑料遮阳网、绿色或银灰色塑料薄膜扣罩成临时小棚进行遮荫,成活后要及时晾苗,注意通风炼苗,以免突然撤除遮荫物时灼伤幼苗,3~4天后方可撤棚。
作者:任秀芝
出处: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农技校 邮编:131300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