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气喘病或猪喘气病,又称猪肺炎支原体性,是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咳嗽和气喘,病理变化部位主要位于胸腔内。肺脏是病变的主要器官。急性病例以肺水肿和肺气肿为主;亚急性和慢性病例见肺部“虾肉”样实变。发病猪的生长速度缓慢,饲料利用率低,育肥饲养期延长。
一、症状
发病猪主要病状为咳嗽、气喘。病初为短声连咳,特别是在早晨出圈后遇到冷空气的刺激后最容易听到,同时流出大量清鼻液,病重时流灰白色黏性或脓性鼻液。中期出现气喘,呼吸次数增加,并呈明显的腹式呼吸。后期,气喘加重,发生哮鸣声,甚至张口喘气,同时精神不振,猪体消瘦,不愿走动。饲养条件好时,有的猪可以康复,但仔猪发病后死亡率很高。
二、临床诊断
本病发病无品种、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全年均可以发生,在寒冷、多雨、潮湿或气候骤变时较为多见。饲料质量差,猪舍拥挤、潮湿、通风不良是其主要诱因。单独感染时死亡率不高,可猪群一旦传入后,如不采取严密措施则很难彻底清除。
在自然感染的情况下,易继发巴氏杆菌、肺炎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沙门氏杆菌及各种化脓性细菌、猪鼻支原体及粒状衣原体等等,从而引起病势加剧和死亡率升高。
三、防治措施
1、坚持自繁自养,严格杜绝外来发病猪只的引入。如需引入,一定要严把隔离检疫关(观察期至少为2个月),同时做好相应的消毒管理。
2、保证猪群各阶段的合理营养,避免饲料霉败变质:结合季节变换做好小环境的控制,严格控制饲养密度,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多种化学消毒剂定期交替消毒。
3、疫苗免疫:疫苗一定要注入胸腔内,肌肉注射无效;注意注射疫苗前15天及注射疫苗后2个月内不饲喂或注射土霉素、卡那霉素等对疫苗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4、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可以改变表面抗原而造成免疫逃逸,导致免疫力减弱,因此猪场需配合药物防治,1个疗程一般3~5天,特别是怀孕母猪拌料净化,其所产仔猪单独饲养,不留种用,条件具备的猪场实行早期隔离断奶,尽可能减少母猪和仔猪的接触时间。
5、药物预防和净化
生产母猪:水溶性阿莫西林250微克+支原净100微克+强力霉素100微克,于产前、产后各1周拌料喂饲。
仔猪:出生后3、7、21天分别注射长效土霉素0.2毫升/公斤体重。保育猪,转群阶段复方替米先锋每袋(40克)拌料80公斤
连喂15天。后备猪:水溶性阿莫西林250微克+支原净100微克+强力霉素100微克,每月喂饲1周,直至配种。
育肥猪:于13、18周龄分别预防给药1周。发病猪泰乐菌素+鱼腥草注射液(0.2毫升/公斤体重),肌肉注射。出现继发感染时配合抗病毒Ⅰ号肌注,复方替米先锋(40克拌料40公斤
连用1周)。作者:薛玉华
出处: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农科站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