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的复合型肠炎是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腹泻、料粪(粪便中含有未完全消化的饲料)、采食量明显下降、生长缓慢或体重减轻、脱水、饲料报酬下降为特征的疾病。本病致死率虽不高,但造成的隐性经济损失巨大。对待本病,肉鸡饲养户大都按照一般的消化不良,兽医临床工作者按照单一的小肠球虫感染处置,其实都是误诊。
本病不是单一的小肠球虫感染或细菌性肠炎,也不是一般的消化不良,它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一种综合征,也叫肉鸡肠毒综合征、过料病,是一种肉鸡复合型肠炎。
一、小肠球虫感染
由于小肠球虫在肠粘膜上大量生长繁殖,导致肠粘膜增厚,严重脱落及出血等病变,几乎使其不能消化吸收饲料,同时,对水分的吸收也明显减少,尽管大量饮水,也会引起脱水现象。这是引起肉鸡粪便变稀,粪中带有没消化饲料的原因之一。
二、肠道内环境的变化
在小肠球虫感染的过程中,因球虫在肠粘膜细胞里快速裂殖生殖使肠道菌群中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大量繁殖,特别是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膜杆菌等趁机大量繁殖,球虫与有害菌相互协同,加强了致病性。而且,肠道内容物pH值的下降,也会使各种消化酶的消化能力下降,导致消化不良;还会刺激肠道粘膜,使肠的蠕动加快加强,消化液排出增多,致使饲料通过消化道的时间缩短而消化不良。
三、电解质大量丢失
在此病发生过程中,球虫和细菌大量快速生长繁殖,导致消化不良,肠道吸收障碍,电解质的吸收减少。同时,由于大量肠粘膜细胞迅速被破坏,使电解质大量丢失,出现生理生化障碍,特别是钾离子的大量丢失,会导致心脏的兴奋性过度增强,是肉鸡猝死率明显增多的原因之一。
四、自体中毒
在发病过程中,大量肠上皮细胞破裂,在细菌的作用下,发生腐败分解,以及虫体死亡、崩解等产生大量有毒物质,被鸡体吸收后发生自体中毒,从而在临床上出现先兴奋不安,后瘫软昏迷衰竭死亡的情况。
此外,维生素、能量和蛋白质等饲料营养越丰富,肉鸡的发病率越高,症状也越严重,饲料品质较低的相对发病率较低。这是因为,在球虫与细菌的混合感染中,大量的能量、蛋白质和部分维生素促进二者大量繁殖,加重症状。
作者:宋国良
出处:吉林省大安市安广镇邮政局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