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乡村知识
磺胺类药物的安全高效应用与注意事项
时间:2011-01-19 14:34:22来源:作者:

 

 

 

磺胺类药物抗菌谱较广、疗效确切、性质稳定、使用简便、价格便宜,又便于长期保存,是目前仅次于抗生素的一大类药物。

高效、长效、广谱的新型磺胺与抗菌增效剂合成以后,磺胺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有了新的广阔前途。磺胺类药物属化学合成抗菌药,有多种制剂可供选择,可通过口服、肌肉注射等多种途径给药。磺胺类药物一般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遇光易变质,色渐变深,大多数本类药物在水中溶解度极低,较易溶于稀碱,但形成钠盐后则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强碱性。

一、磺胺类药物的应用

磺胺类药物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及一些阴性菌,对其高度敏感的细菌有链球菌、肺炎球菌、沙门氏菌、化脓棒状杆菌、大肠杆菌,其对葡萄球菌、肺炎杆菌、巴氏杆菌、炭疽杆菌、志贺氏杆菌、亚利桑那菌等有抑制作用,对危害家禽的某些原虫也有一定的作用。磺胺类药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菌的繁殖,因有些细菌生长时,需利用对氨基苯甲酸,由于磺胺类药的化学结构与氨基苯甲酸相似,可与氨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二氢叶酸的形成,最终影响细菌核蛋白的合成。对磺胺类药敏感的细菌,在体内外均能获得耐药性,而且对1种磺胺产生耐药性后,对其他磺胺也往往产生交叉耐药性,这时应换用抗生素或呋喃类药物。但耐磺胺类药的细菌对其他抗菌药物仍然敏感。磺胺类药可以治疗禽霍乱、禽伤寒、禽副伤寒、禽白痢、鸡传染性鼻炎、火鸡亚利桑那病等。此外,磺胺类药对家禽各种球虫病、卡氏白细胞原虫病等,也有较好的效果。

二、磺胺类药物应用注意事项

1、防止磺胺类药物中毒

磺胺类药如使用剂量过大,时间过长,会产生毒性,现已知对鸡有毒性的有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喹恶啉、磺胺脒、周效磺胺等,其中以磺胺二甲嘧啶的毒性为最大。有报道,4~12周龄的鸡以0.25%的磺胺二甲嘧啶饲喂,即发生中毒。如用磺胺二甲嘧啶混饲连用5~7天,纯种鸡用0.06%的浓度即发生中毒,而本地鸡用到0.1%的浓度尚未见明显毒性。130日龄的育成小母鸡转群时,以磺胺二甲嘧啶按0.5%的浓度混饲,连用11天,即发生中毒;产蛋鸡用周效磺胺按0.5克/只剂量内服,第2天即发生中毒。家禽发生中毒后,冠及肉髯苍白,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消失,渴欲增加,生长停滞,贫血,黄疸,免疫器官抑制,产蛋鸡的产蛋率明显下降,还会下软壳蛋及薄壳蛋。剖检可见血液凝固不良,皮下或肌肉(特别是胸肌、腿肌)有明显出血,骨髓黄染,肾肿大,脾出血梗死或坏死,肝肿大。家禽如果发生中毒,应立即停药,并供给充足的饮水,在饮水中可加0.5~1.0%的碳酸氢钠溶液或5%葡萄糖液,也可在饲料中添加0.05%的维生素k3,或在日粮中提高1~2倍维生素的含量。其中,中毒严重的鸡可肌注维生素B121~2微克或叶酸50~100微克。

2、防止磺胺类药物引起贫血和出血

磺胺类药引起贫血和出血是由于影响肠道微生物对维生素kB族的合成。此外,磺胺类药还与碳酸酐结合,降低其活性,从而使碳酸盐的形成和分泌减少,故产软壳蛋或薄壳蛋。

3、其他注意事项

⑴液体剂型磺胺类药物,遇酸性药物,析出磺胺沉淀;固体剂型,遇普鲁卡因,可减弱疗效甚至失效;遇氯化铵、氯化钙,增加对泌尿系统毒性。

⑵注射剂同时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即析出磺胺沉淀。首次用量或第1天用量要加倍,称为突击量。以后用维持量。

⑶凡属肝肾功能减退、重症溶血、贫血,全身性酸中毒病症,应慎用磺胺类药物。对急性症状,可用注射方法给药。如用拌料或混饮内服,应注意搅拌均匀。

⑷用药期间应充分供给饮水,以防止析出结晶而损害肾脏。

⑸磺胺类药只有抑菌作用,没有杀菌作用。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病禽机体的防御能力。

 

出处: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农科站畜牧组

作者:洪学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