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乡村知识
知识推动农村发展——关于农村致富的探索
时间:2011-04-29 08:48:09来源:作者:

   中国自古就是个农业大国,从原始社会的狩猎耕植到现代文明的三农理念,中国的农业、中国的农村在历史的年轮上演绎着自己的精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他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保障。中国的农村在奉献的同时,也默默的进步,这传统的名词——农村,不仅仅是个群体聚居的概念,更多的是个文明的象征。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而在哲学上这个发展则是内外因的统一。而农村的发展也是自身内因和外因的统一,纯朴的农村,最需要的发展动力则是知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这句话很恰当的揭示了知识的重要性。2006年2月13日,我们新野支农队员来到了济南长清县万德镇西夏峪村,在这个富有浓厚乡土农村气息的村庄,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知识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在西夏峪村为期四天的调研活动,给我的心灵以更一个启示:农村不是老土,更不能是老土,农村要进步,农村要知识!

   西夏峪村是个有着1200多口人的村庄,村旁有曲折延绵的山和特色的梯田。在与乡亲们的谈话中,我们得知,他们近年以来以生产玉米种为主,有关部门来收购产品。我难忘的事,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指着家里一堆枯瘦的秸秆和畸形的玉米种,说:“这是去年种的啊,哎,没文化,咱不懂,种子长得不好,你看都废了啊!”“没文化”,是没有技术没有知识啊,这玉米种的生产一直是村民们自我摸索着种的,有了经验才慢慢有了成效,而不懂的时候,种子产量自然不高的。也许是乡亲们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对我们这群大学生抱着好大的希望,希望我们给他们提供技术咨询,使他们在这并不肥沃的土地上种出自己辛苦的真正甜果。

   没有知识,农村是不会有良好发展的。纯朴的村民们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季收了一季又播,世代延息,穷苦的日子就是因为知识的匮乏呀。“俺没念多少书,也不识几个字,俺孙子倒很好,真盼着孩子有个出息啊!”一个60多岁的奶奶淳朴的话语背后既有着对孙儿的希冀,又有着对知识的冀望。也许她不懂,她曾希望改变辛劳生活的动力就是知识,但她却知道就是那“几个字”。农民咋种地才不亏,才有收成?技术、知识是致富不可缺的。

   现代的社会发展很快,信息普及度逐渐提高,媒体新闻多方面地向农村介绍了致富知识,这一点,山东农科频道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西夏峪村也有了自己的信息工具,电视、电话等各家几乎都有了,这位农业知识的传播提供了助力。除了他们世代相传的田地,副业成了致富新窗口。

   每个地方都有贫户富户,走访中我们遇到了一个家境殷实的人家。在交谈中,我们得知他们驾驶山林的承包者之一,而且在山林管理方面,他们专门学习了这方面的知识,经济效益很好,从他们幸福的口气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山林种植方面的知识,帮了他们的大忙。西夏峪村的兔业养殖业颇有可观之处。一位经验丰富的大爷说自己的兔子都更新了七代了,他家关于兔业养殖的书籍好多,他甚至可以把自己的养兔经验与那些书和在一起了。大爷说,身为年长的老者。很希望年轻一辈会有好的日子,他也向别的养兔 人家介绍经验,把自己的书借给他们看,有人家接受了这方面的知识,兔子养殖方面效益提高了不少。“哎,有个人家刚养兔子时,不懂啊,该打疫苗了,结果没打成,18只兔子死了17只啊!”大爷很惋惜地说。大爷说,养兔可不能大意啊,要有技术、恒心的。从与他的谈话中,“技术”两个字,显的很重,技术需要是致富之关键。从大爷家出来后,眼前浮现的还是那厚厚的一摞养殖知识书本和他滔滔不绝的谈话表情。“虽说夕阳无限好,但也是近黄昏啊。”另一位养兔很专业的大爷这样说。他说虽然他有心去学那养兔的知识,但精力毕竟达不到了,他希望年轻一代在学习中致富。
   知识就是力量,建设新乡村,奔向小康生活就要这种力量。科技进步是21世纪的主题,随着科技进步,农村发展迎来机械农具潮流。农用工具改革直接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在一户人家,我们看到了陈旧的地排车、手推车,还有古老的厨房造句。在这些东西旁边,停着一辆“时风”农用三轮车。那家大婶说:“看这农具进步了,啥东西都有创造哩。这工具呀、车呀,改的人还不都是你们这些文化人?”“文化人”,大婶这“文化人”指的不就是有知识懂创新的人吗?当时我点了点头,没说什么。是的,我能说什么?知识在乡亲们眼中是崇高的,是有力量的,可“我们这些文化人”仅仅是知识的代表?每个人都该掌握知识,知识遍乡村,财富遍人家,知识对乡亲们来说尤为重要。西夏峪村有专门开联合收割机的、农用拖拉机的、农用水利工具的。学习这些机动车的使用,这些科技知识,乡亲们用心去掌握了,自然方便了邻里,富裕了大家。

   光种地能挣多少钱?年年月月的耕植,技术一代传承一代,没有新的创新、新的知识技术,土地贫瘠,产量下降,农民的日子好过吗?走进西夏峪村,我们接触了“绿色家园”负责人于秀林大哥,他向我们说,村里人均1亩多地,主要以小麦、玉米种为主,花生、谷子、高粱是常种的经济作物。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乡亲们的日子确实不好过,他们急切需要的是于大哥提到的信息技术资讯,以便提高他们的粮食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没有改进是不行的,当今农民生活困难,辛辛苦苦几年攒不下几个钱,但是因为农地种植不挣钱?这不挣钱的根源不就是知识的匮乏,技术的欠缺?2月14日下午。一位信奉基督教的大年向我们说:“农村就是穷啊!”“穷”,我听到这个词,心头掠过了一丝酸痛,西夏峪村的人们啊,山脚下的耕地换的“穷”让他们何等的心酸?农村人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单是这一点就可以造成信息的堵塞。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使致富唯一的动力。





文化知识是一剂良药,它可以医治乡村的闭塞,穷乡僻壤依靠知识的发展一样可以致富发达!老一辈的乡亲只有寄予后辈了,盼着儿孙学好文化,有出息。有了文化就可以改变生产技术,就可以改进生产手段,就可以在田地上种出金色的甜果子。当农用三轮车代替了手推车,当年挥汗如漓的乡亲开着现代化车辆在快速地实现了收入了提高,那辛苦的笑容是何等的灿烂!联合收割机取代了手割麦,产量提升,劳力减少,效益有了增升。在西夏峪村一户人家,我们看到了一家有农用三轮车的人家,大婶说他们可以开着三轮车去收粮食、卖粮食,既省力又可以挣钱哩!她还提到,村里开联合收割机的人家挺富裕的。





近几年农村确实有了不少发展,年长的大爷大娘都说,知识技术真好,这现代化帮了农民不少忙哩!于大哥提到的信息技术资讯,是对农村新发展的渴望。虽说近些年农村有了发展,但进步不太明显,经济化的社会农村也不能落后的。农业滞后了,国民经济可如何发展?要知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啊。基础农业得不到发展,何谈国民经济的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知识。





手捧农业致富知识书本,用实际行动改进了自身现状,使新乡村的面貌。有些广告关于农民致富产品的总说:“××产品,农民朋友的好帮手。”农民朋友需要科技知识这个好帮手,比如说农具的改进,运输工具的发明,肥料的发明,农业种植的讲座等等。村里乡亲们渴望成立一个图书馆,他们希望通过书本来提高现状。于大哥跟我们交谈时,谈到了这一点,他提到,不管是种地的,还是种林的,养殖的,没技术的话,都富不起来啊。是的,我们也答应与西夏峪村共同努力,成立一个图书馆,作为走在时代前列,肩负复兴中华神圣使命的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这个责任。没有农民,没有辛苦一辈子的父老乡亲,就没有我们这些所谓“文化人”的成长。





在西夏峪村的调研里,我们了解到,村里除了种地、经商之外,还有副业(如养兔、种林等),另外还有外出打工的。这一点便是人们常说的“农民工”了。我并不同意“农民工”这个说法,工人就是工人,同样是工人,城市人说成是工人,为什么农民就是“农民工”?同样作贡献,谁规定了“农民工”就得这样称呼?这个称呼有明显的歧视性色彩!农民出外打工,力气活居多、西夏峪村乡亲说,他们大多从事建筑行业,累人的。先不考虑拖欠工资的情况,辛苦付出那么多,挣的血汗钱啊。现在流行农民出外务工岗前技能培训,这是个新说法,也是个对农民有益的措施。有了技能,有了知识,谁还歧视咱呢?咱乡亲也不用埋头蛮干,挣一分一分的力气钱还被称为“民工”。在村里,我见过一位60多岁的老大娘,她说自己有个孙子在外头,大孙子是农民,但搞副业有点钱,二孙子也混得还行.,那最富裕的是三孙子,人家那是考出去的,是公司里的人啊。老大娘说这话,也一个劲的强调三孙子当年学习可好了,考出去了。我们得知这个三孙子是个有知识有能力的人,也很敬业,过年只回了两天家,住了一天就走了。知识文化可以实现他们创业的梦想,这是乡亲们的心底希望啊。纯朴的乡亲们,绝不像过去那样只想识几个字就行了,识字越多才越有发展呢。外出务工需要的也不再只是力气了,知识技能成了主要的。“谁家谁家孩子在外头当官了,回来还带了好多东西,开了汽车哩!”乡亲们这句常说的话是在羡慕,更是在表达自己对知识对视界的希望。





有了知识才有了致富的可能,中国农村的发展不可以盲目,要有新时代的特色,有知识才是主要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同样,”只是要面向经济化,面向中国,面向农业”.只是面前人人平等,乡亲么渴望知识成为一种期待.我们肩负时代使命,我们呼吁让这种期待成为现实,西夏峪村的下乡亲们对我们说过,然俺们农村好起来把!我们一代满腔热血的青年学生,也同样渴望,让父老乡亲在农业知识的熏染里富裕起来.农业知识进入百姓家,要靠信息普及,教育普及,政策倾向.”户户盛开幸福花”,现在文明乡村不再是黄牛耕地把汗流,步步割麦脸部愁,机械化解决了乡村的生产力,科技化提高了乡村的经济力.我们的父老乡情在渴望奔小康,我们也渴望他们致富脱贫.



2月17日下午5点,我们与村民进行了联欢,整个过程气氛融洽,大家都很高兴.当时一位大婶说:”孩子啊,俺们这里穷啊,要是有个舞台音乐啥的,那更好呦!”我当时说,大家一起乐呵,咱没那东西也好着呢!我心里明白,大婶心里是对现代文明的渴望.农村会有那么一天的,只要大家在科技中致富,小康生活就在不远处.



科技兴农,知识致富.农村的乡亲们有着山一般的朴实坚韧,也有山一般的宽厚深广,知识进了农村,人们便可以富裕了.农业知识是乡亲们的渴求,乡亲么的帮手,为了农业兴盛,农村致富,普及乡村教育,传授乡村知识,是现代文明的一个课题.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