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刘家营村的68户村民开始领第一笔城中村改造补偿款,这比政府承诺的5月31日发放时间还提前了一天。揣着真金白银,村民们心里踏实了。大家讨论的话题不再是:会不会签了协议,又落实不了补偿,祖上攒了几辈子的家底就打水漂了?
如今,村民们开始规划未来回迁房的装修、余钱的投资方向……站在一旁领钱的刘大姐乐了:“以前农村人有钱就只会盖房子,现在房子有人帮盖,还有闲钱拿。大家开始想的是投资,真是不得了。”
城中村改造为刘家营“破茧化蝶”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7天40%村民签订改造协议
作为昆明比较老的城中村,刘家营村是昆明市最先审批的336个城中村改造之一。
据盘龙区青云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刘家营村城中村改造从2009年开始启动,当时由相关投资方与青云办事处接洽,并在当年与盘龙区签订了意向性合作协议,参与改造刘家营和白龙寺,并交纳了改造保证金,2010年市规划局下达了刘家营城中村改造规划指导意见。
城中村改造遵循“政府主导、村民自愿、企业参与、市场运作、依法依规”的改造模式。政府主导主要体现在由国有公司作为一级土地开发主体,刘家营城中村改造由盘龙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盘龙区建投公司”)作为国有企业成为改造主体参与进来,通过竞争性谈判的方式,选择社会投资人,并通过竞争性谈判产生了拆迁公司、测绘公司、造价公司、评估公司等,整个改造法律程序比较完备。
2011年,盘龙区根据市规委会审批的刘家营城中村改造的专项规划,将拆迁范围、拆迁标准等进行了公告。前期召开了村民代表和股民代表会议,5月23日在世博花园酒店又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针对补偿标准、前期的程序给老百姓进行了讲解。
从5月25日开始动迁到5月31日,短短7天时间,40%的刘家营村拆迁户签订了“拆迁改造协议”。
刘家营村城中村改造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大农村变现代都市
杨绍昆是正宗的刘家营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儿时嬉戏的巷子、乡里乡亲的街坊……对刘家营村他有着很深的感情。“我们以前的村子,开着车可以到处绕。这么多年来,村民们有钱了就‘大房子生小房子’,巷子越来越窄,连三轮车都挤不进去。”
在杨绍昆心里,村子是家。他最不愿意听见的就是——脏乱差,但是刘家营村的现状就是这样。
刘家营村有本地村民7000多人,外来人口却达到15000多人。夏天的晚上是刘家营人最难挨的时候,曾一个月之内被偷了3次。租住在刘家营村的小魏是西南林学院的学生,他住的那栋楼一半以上的住户都被小偷光顾过。晚上提心吊胆,白天满目疮痍,“牛皮癣”随处可见,环境卫生堪忧,电线像蜘蛛网一样密布,生活污水直接排到地面,四处都是污水流淌过的痕迹。
谁愿意自己家变成这样?不破不立!城中村改造为刘家营“破茧化蝶”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提起改造后的刘家营,杨绍昆眼前一亮,视线一直望着窗外,口里一直重复着:“很好很好……”
刘家营村在老一辈人算来,已经走过了300多个春秋,这个步履阑珊的“老人”在两年后将彻底变样,这里将建成拥有高档住宅,并配建有农贸市场、社区医院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的新型社区。
刘家营村318户村民的“幸福生活”开始变得触手可及。
资产翻倍“造富”百姓
在城中村改造中,昆明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提供了重要政策保障,这些政策无不体现出对民生的关注。在决策者看来,城中村改造,绝不只是盖房子。
在这些文件中我们不难找到这样的字眼:解决好城市化进程中村民有机融入城市,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城中村改造之所以被称为是一件以“民”为本的民生工程,就是失房户能安居乐业。在政策设计上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惠及百姓,让城中村村民在改造后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实现改造成果共享。
动迁户可以享受地段改造后的资产升值、环境改变、生活品质提高的成果。村民选择原址回迁,实现资产升值,共享城市建设成果。让利于民,产权由“小”变“大”,让村民资产升值,将村民过去在宅基地上的小产权房一次置换为商品房。村民获得的原址回迁房屋,居住环境改善,安全指数提高,房屋出租率提升,居民租房收入显著增加,大幅增加了村民的财产性收入。此外,在改造中,进行了教育、卫生等资源配置,村(居)民生活水平、生活环境、生活品质得到大幅提升。
村民刘师傅一边算着一边说:“选一套大户型自己住,剩下的再选5套小户型。”刘师傅心里已经有了一本明白账,“卖3套,留着1套出租。可以送孩子出国深造,还有源源不断的租金保证日常生活开支,一点后顾之忧都没有。”按照目前刘家营村附近的楼盘均价9000元/平方米,刘师傅两套房子一出手就有了将近150万,租房每月也有4000多元的收入。“当初盖房子用了6万,7间出租房,每个月也只有1000多元的租金。如今一转手,钱打着转转的就翻上去了。”刘师傅笑着说:“还享受到了一部分货币安置,资产翻了近20倍,要说不偷着乐那是假的。”
未雨绸缪 补偿到位
刘家营村改造指挥部大院,拆迁安置补偿实施细则、补偿领取操作流程等内容清晰地张贴在办公楼的墙上。在四层楼的办公楼内,由盘龙区建投公司、社会出资人和社区村小组混编成四组,分别设立了一站式工作台,提供咨询、签约、选定回迁房户型等“一站式”服务。村民可以自由选择产权调换(即回迁安置)或者货币补偿。
目前,由盘龙区建投公司、社会出资人与青云办事处三方共同开设刘家营村改造拆迁专款专用账户,由三方共同监管,资金已经全部到位。
要让老百姓放心、安心,补偿款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这颗“定心丸”,三方责任人以及村小组一天之内开了5个会。
“只要是需要我签字的,就算是半夜,你们只管来。电话24小时开机,尽快办理,让村民把钱拿到手。”盘龙区建投公司副总经理肖惠文拍着桌子说。未雨绸缪在“刘家营村城中村拆迁改造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工作中显得尤为突出:由于村民身份证出差错的几率较高,在之前的几个城中村改造中就出现过因为一个身份证不符,致使上百个村民无法及时领到补偿款。鉴于此,刘家营村村民的身份证号码提前送到银行进行核对,如果出现差错,立马由村小组出具证明,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原因,耽误绝大多数村民的领款。
截至5月31日,68名村民已经拿到了第一笔补偿款。
刘家营村东侧紧邻城市主干道白龙路,西接美术小区,南侧紧邻规划城市支路,北侧接昆明水泵厂和郦岛嘉园小区。这个杂乱无章的村子,与周边的城市形象格格不入,却又被裹挟其间。
在从农村向城市化转变的这条道路上,刘家营人刚刚迈出一步。
等待破土动工之时,蓝图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刘家营人的都市生活才真正开始。(记者 张睿媛 实习记者 王安卓)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