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乡村知识
识人:“偏材”只赏识与己质性相同之人
时间:2011-06-02 14:48:14来源:中国三农市场网作者:王玉


  原文:夫人初甚难知,而士无众寡,皆自以为知人。故以己观人,则以为可知也;观人之察人,则以为不识也。夫何哉?是故能识同体之善,而或失异量之美。


  刘邵《人物志·第七章·第一节》


  译文:了解人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很多属于“偏材”的士人都认为自己有知人之明。他们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去认识人,以自己作为衡量别人的标准,因此认为知人不难;同时他们还认为其他人看人都不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偏材之人”只能赏识与自己质性相同之人,而往往不能接受与自己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人。  


  解释:《人物志》第七章的主题是“接识”。在这一章中,刘邵对清节家、法家、术家以及器能、智意、伎俩、臧否、口辩等八种“偏材”在接人待物方面的缺失进行分析。本节指出“偏材之人”认识人往往以己度人,主观意识太强,只能赏识与自己同类型的人。即清节之人只赏识清节之人,法家之人只赏识法家之人,器能之人只赏识器能之人,伎俩之人只赏识伎俩之人,所以刘邵说他们“能识同体之善,而或失异量之美”。只有兼具德、法、术的国体之人,才会真正认识各种不同的人才,把每个人都安排在恰当的位置,把他们的特长发挥出来。

(编辑:陈超)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