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乡村知识
提高待遇稳定村医队伍
时间:2011-10-25 10:15:20来源:作者:冯远
         我省出台《关于提高村医补助的意见的通知》及配套措施         提高待遇稳定村医队伍         今年6月,媒体关于云贵川乡村“空壳村卫生室”的报道引起省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按照批示精神,省卫生厅立即组成调查组赴9个市、州、地开展“空壳村卫生室”情况调查。在调研基础上,省政府办公厅近期制定并下发《关于提高村医补助的意见的通知》,着力从根本上解决“空壳村卫生室”状况。        数据显示,我省全部17568个行政村中,截至2010年年底,按国家标准已建成村卫生室14085个,2011年底再完成3483个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后,将实现全省村卫生室的全覆盖;全省共有村医和卫生人员31517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5%,中专学历占63%,执业(助理)医师1231人,注册护士196人;2010年全省村医的月平均收入为1030元,其中200元为县级财政补助,其余为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所得到的相应收入。而同期村干部月平均收入为1200元。        调查结果表明,截至2011年6月,全省共有“空壳村卫生室”966个,占村卫生室总数的5.5%。“空壳村卫生室”有三种情况:一是省级财政投资新建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刚刚完工,尚未验收或启用,属这种情况的有334个,占“空壳村卫生室”总数的34.6%;二是原来有村医,因收入低,村医外出打工,现无人提供服务,属这种情况的有422个,占43.7%;三是边远贫困地区新建成村卫生室招聘不到村医,属这种情况的有202个,占20.9%。        深入乡村实地调研后,有关人员将“空壳”的主要原因归为三个。一是地位低、无保障,村医工作缺乏吸引力。由于村卫生室的村医没有养老、工伤等社会保障,这样的工作岗位对大中专毕业生缺乏吸引力。二是收入低,村医流失。村医的收入主要来自医疗服务收入、药品收入、公共卫生服务收入、政府补助收入。其中,医疗服务收入和药品收入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当村卫生室覆盖人口低于1000人时,村医每个月的收入一般不足1000元,难以维持生计,只得放弃村医工作另谋生路。三是边远贫困村缺乏本土村医。特别是边远少数民族村寨,交通不便、经济条件差、工作环境艰苦、语言不通,政府虽然为这些村修建了标准化的村卫生室,但外地人不愿到这里工作,而当地又缺乏能胜任的本土大中专医学毕业生。        为切实解决“空壳村卫生室”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近期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提高村医补助的意见的通知》,着力从根本上解决“空壳村卫生室”问题。        具体措施包括:提高村医待遇。通过政府定额补助、政府年终考核奖励、政府购买服务补助和一般诊疗费补助,加大对村医的补偿力度,使我省村医的平均月收入提高到1810元,比2010年月均增加780元;        村医参加新农合和新农保。解决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问题,稳定村医队伍;        为边远村卫生室订单定向培养村医,解决缺人的问题。对地处偏远的村寨,采取从本地选拔人员,与县卫生局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书,免费送到有关卫生职业院校进行农村医学专业中专学历培养,毕业后及时补充到定向村卫生室;        加强村医培养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合理制定村医培养培训计划,探索符合村医实际、针对性强的培训模式,不断提高村医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规范村卫生室管理。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提高村医和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目前,省卫生厅正积极督促各级卫生部门迅速将这些政策措施落实到每一名村医。(王邻)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