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乡村知识
为贵州改革发展营造更好的舆论环境
时间:2012-01-08 10:48:11来源:作者:冯远
         栗战书赵克志祝贺新华社建社八十周年         为贵州改革发展营造更好的舆论环境         王富玉等出席         11月7日上午,省委书记栗战书,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来到新华社贵州分社,祝贺新华社成立八十周年,看望、慰问分社干部职工。省委副书记王富玉,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张群山出席活动。        栗战书、赵克志一行认真观看了新华社80年历史图片展,详细了解新华社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长为世界通讯社的光辉历程。        栗战书代表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各族人民,向新华社成立8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向新华社贵州分社的同志们致以诚挚问候,对新华社长期以来给予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说,新华社是我党重要的耳目喉舌,是国家通讯社,在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绩、创造改革开放辉煌成就、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作出了突出贡献。80年来,无数新华社记者记录历史、发掘典型、反映民情,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传颂至今的优秀报道,生动诠释了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和极端负责的精神,展现了一流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和职业水准。党的十六大以来,新华社全面推进战略转型,逐步探索出一条事业体制为主导、与市场经济成功对接、多元运营体制并存的事业发展新路子。这些宝贵的经验,值得省内各家媒体学习,也为当前贵州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新华社同仁在长期实践中积淀凝结的以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新华精神,对于正面临经济社会发展既要“赶”、又要“转”双重任务、双重压力的西部欠发达省份贵州来说,同样值得弘扬、值得推广。        栗战书说,新华社贵州分社自1950年正式组建以来,认真贯彻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方针和总社的部署、要求,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工作,为贵州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近年来,贵州分社积极报道全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火热场景,反映贵州实际,宣传贵州形象,展示贵州亮点,彰显贵州精神,极大提振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当前,贵州正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全省新闻战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新华社贵州分社以建社80周年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继续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在贵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伟大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栗战书指出,中央在黔和省内新闻单位要在良好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努力提高宣传工作水平,为贵州发展营造更好的舆论环境。一是把传播党的声音作为根本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方针政策,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二是把服务人民作为根本宗旨,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增进同群众的深厚感情,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学习运用群众语言提升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三是把服务大局作为根本价值,为经济社会发展助威,为社会稳定造势,为民生改善鼓劲,为提升贵州形象出力。四是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创新发展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业务形态,进一步增强采集能力、传播能力和辐射能力。五是把自身素质的提升作为根本追求,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努力做新闻队伍良好形象的维护者,为党的新闻事业增光添彩。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善待善用善管善容媒体,加强沟通联系,积极帮助新闻媒体开展工作。        赵克志说,长期以来,新华社贵州分社的同志们扎根贵州,克服种种困难,付出艰辛努力,宣传了一大批代表了贵州人民精神面貌和扎实干劲的先进典型,树立了一大批全省人民艰苦奋斗、长期奋斗的榜样示范。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贵州分社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深刻反映贵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火热生活,把贵州的声音传遍五洲四海,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贵州发展既需要产业支撑,更需要文化支撑,希望新华社以及中央在黔新闻单位进一步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坚持团结稳定鼓劲主旋律,密切关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举措、新成绩、新经验,热爱贵州、奉献贵州,为贵州改革发展鼓与呼。        “大关精神”的发源地罗甸县大关村老支书何元亮,当年冒死在盟约上按下“红手印”、参与创造“顶云经验”的安顺顶云公社陈高宗、罗定尧,毕节试验区威宁自治县原迤那镇党委书记曾珊,一生致力于宣传遵义会议精神的遵义会议纪念馆原副馆长费侃如,受到温家宝总理表扬的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村支书朱昌国,几十年来日复一日地跪在讲台上教学、跪着走村串寨做家访的三都自治县羊福民族学校教师陆永康,守护苗乡的“白衣天使”、从江县雍里乡大塘村乡村医生李春燕,“烤羊肉串的慈善家”阿里木,《十谢共产党》创作者之一的湄潭县田家沟村老支书伍远华,由邵云环烈士家属和新华社捐建、用烈士名字命名的息烽县云环小学学生陈颖,“瓮安之乱”见证者和瓮安“浴火重生”的亲历者严军,共同参加了庆祝活动。这些在贵州发展不同时期有代表意义的人物,通过新华社记者的新闻报道,为人们所熟知和铭记。栗战书、赵克志向他们表示亲切慰问,感谢他们为贵州发展付出的辛勤努力。        省主要新闻单位负责人参加活动。(赵国梁)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