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贫困县的工业发展道路——石阡县打破瓶颈发展工业进程观察
时间:2012-04-01 10:46:59来源:作者:冯远
面对交通不便、“一穷二白”的基础条件,石阡县积极行动,从头做起。去年以来,该县认真做规划、快速建设工业园区,加大工业项目招商力度,使全县工业发展取得喜人成绩。 近日,石阡县与湖北宜化集团签订投资协议,后者投资5亿余元异地改扩建大关酒厂,计划10年内白酒产能达到8000吨。这是石阡县做大工业的缩影。 今年,该县计划再投资2.6亿元建设工业园区。前8月,新开工工业项目12个,完成投资1.4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3.1亿元,同比增长32.4%。 大力兴建交通水利 为工业发展打牢基础 得益于连接乌江的便利水运和温泉的浸润,石阡在明、清就成为黔东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解放后,由于陆路交通的兴起,石阡的区位优势开始衰减,反成交通落后之地。区域竞争力下降,在铜仁地区的经济权重也滑落。 目前,该县无骨干交通,虽然公路里程上千公里,但路况差、等级低,且不通铁路和高速公路。县城到铜仁需4个小时,到贵阳需7小时。不少外来客商来石阡考察洽谈,都因交通不如意未达成投资项目。 为改变交通基础条件落后面貌,该县大力争取、修建骨干交通项目。目前争取到了几个重要交通项目,一是酉(阳)剑(河)高速过境石阡,去年开建。该路是省高规划“678网”中的第二纵线,在石阡过境里程约39公里。据统计,思剑高速在石阡境内的投资达30亿元。二是江口经石阡至瓮安高速公路石阡段已进行了可研报告,争取明年动工建设。此外,兴义经石阡至黔江铁路纳入了规划,该县还在积极争取重庆万盛至广州铁路经石阡。 同时,该县大力加强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增强工业的承载能力,启动了石阡县城第四轮总体规划修编,以工业园区、西部大茶都建设为重点,合理实施城市扩容。加快建设温泉大道、县城垃圾填埋场、行政中心广场等一批重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完善城市功能。 拒绝三高企业 立足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此外,该县还启动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倾力打造核心面积为13.9万平方米的“中国夜郎古城”,提升城市品位。在发展工业进程中,该县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观念,坚决把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的企业挡在门外,坚持工业发展和保护环境齐头并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该县结合自身实际,立足和依靠资源比较优势发展工业,重点发展以茶叶、白酒、矿泉水为主的营养健康产业,以及石材、矿产品精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 石阡地热矿泉资源富集,拥有温泉出露点20处36个,日流量22300吨。建成茶园面积24.4万亩,今年的春茶产量达2400多吨。 近年,石阡县加大了对石材、重晶石、钒矿等资源的勘探,摸清了家底。该县石材储量巨大,有石阡红、贝壳石等10余个品种,其中有4种被国家石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综合判定为A类装饰材料。全县重晶石储量380万吨,品位高。钒矿资源丰富,仅王家沟、马鬃岭两个矿点就达840万吨。 副县长龙晓成说:发展工业,我们不是来者不拒,而是有所选择,设立了较高的环保门槛,拒绝高污染、高消耗的资源型企业进入,避免它们与旅游产业、营养健康产业形成冲突。 石阡钒矿开采项目,是省发改委批准立项的全省循环经济发展项目。该县严格要求其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坚持要求企业采用最先进的生产工艺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在建加工冶炼厂的同时,配套建设有关设施利用余热和钒渣。不能达到“零”排放,就不准开工建设。 科学规划建好园区 扩大招商引进企业入驻 今年,该县突出抓好石阡新型工业园区建设和工业企业招商引资工作。 园区规划面积为26.8平方公里。按其产业和功能分布,划分为营养健康产业、矿产品精深加工、轻纺及其他工业集聚区。 今年,园区基础建设明显提速。目前,已投入300万元完成了营养健康产业区大道、场平及各种网线迁改工程,投入了2400万元建设园区道路。 该县还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引入工业企业。到目前,到位资金1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85.3%。 湖北宜化集团的引入是“典范之作”。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关酒在我省声名鹊起,后因种种原因而衰落、破产。今年,该县拟重振白酒,于是招来湖北宜化集团投资5亿余元进行异地改扩建。 记者在营养健康产业集聚区看见,已有3家企业入驻。贵州南天农业开发公司建设的年产1000吨名优有机茶生产线项目基本完工,石阡穗香粮油有限公司正在建设年产2.4万吨竹香米的加工厂标准厂房。 在矿产品精深加工集聚区,泉都石材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的板材加工项目已经投产,项目占地31亩,全部建成后可年产40万平方米优质板材。旁边,由福建客商投资的另一个石材加工项目已经完成场平,正准备建设厂房,该项目规划面积50亩,总投资2亿元,目前已经完成投资8000多万元。 据了解,石阡工业园区共有6家企业入驻,其中有2家投产。总投资3.6亿元,现完成投资1.3亿元,另有10余家企业正在办理入园手续。 工业项目建设推动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前8月,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亿元,同比增长198%,财政总收入完成1.56亿元,同比增长112.3%。(陈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