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乡村知识
山里娃的求学路——走进瑞金市日东乡炉坑小学
时间:2012-04-20 10:48:43来源:作者:冯远
     当城里的孩子在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的学校上课时,一些边远山区的孩子们正在简陋的教室里追逐着他们的梦想。在瑞金市日东乡就有这样一所小学:仅有5个班、50多名学生和8名教师,教学设备也比较简陋。这所小学叫炉坑小学,目前,该校已列入今年的“校安”工程建设。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孩子们在简陋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课。    瑞金市日东乡炉坑小学,是一所仅有5个班、50多名学生和8名教师的学校。    近日,记者来到这里。首先跃入眼帘的一幕是:校门口十几个孩子在一名年长老师的看护下玩着游戏。该校谢校长告诉记者,因为没有专业老师,孩子们上体育课时只能跑步或自由活动,如逢下雨天气,就在教室里背课文,写作业。      学校门口,有一口旧水井,每天,全校师生都是从这里取水用。若逢干旱,师生们必须到500米以外的地方挑河水。进入这所学校,记者看见,墙面、走廊和屋顶木架已非常陈旧。教室里,窗户大多已没有玻璃,只是用塑料膜封着,地面凹凸不平,除了桌子凳子和黑板,没有其他的教学设备。老师的办公室也很简陋:一张桌子,一张床,笔筒是自己做的。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孩子站在板凳上,做一道道作业题。    谢校长称,炉坑小学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为一层砖木混合建筑,当时是集全村之力建造起来的。谢校长说:“有些条件好的村民,会将孩子送去城里读书,留在学校的大多为父母在外务工的留守孩子。现在,全校共有8名教师,没有音体美专业教师,也没法与城里的学校一样开设英语课。”    目前读六年级的学生谢艳平是班上个头最高的孩子,他今年13周岁,住在离学校几十里外的横石村民小组,父母在外务工,他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上学6年来,每天凌晨5点多,谢艳平在奶奶的做饭声响中,起床,吃饭,再把中午的饭装在饭盒,夹些头一天晚上的剩菜和一把腌菜……从家里到学校,谢艳平需走一个小时的山路。“要是下雨,就得更早起床才能准时到校。”谢艳平说,老师告诉他们,只要努力读书,考上大学,就一定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穷山村的面貌。说到希望,谢艳平腼腆地说:“要是能把教室的地面修好就好了,因为地不平,桌子常晃,不好写字。”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老师自制的“笔筒”。    放学铃声响起,谢艳平和同学跑向厨房,拿起灶上的饭盒,在热气腾腾中,开始了他们的午餐。谢校长告诉记者,很多孩子家离学校太远,只得带午饭来学校,为此,学校特意交待厨房的阿姨帮孩子们热饭。    4月6日,日东乡党委书记钟秋红告诉记者,目前,该校已列入今年的“校安”工程建设。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赣南日报社驻日东乡的“三送”干部经常联系热心人士,对该校进行“一对一”帮扶。在政府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下,相信不要过多久,这所学校就能旧貌换新颜。(记者罗珺 刘念海 文/图)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在学校门前做游戏,是孩子们体育课的一项内容。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