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乡村知识
林药合作路径宽阔
时间:2012-05-03 10:47:45来源:作者:冯远
     林药合作路径宽阔——访中国林科院副院长陈幸良     专家名片陈幸良:中国林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农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林经济政策、资源环境政策、生态环境经济,并长期研究林药之间的合作关系。“此次前来,除了为贵州中药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外,还有一个目的是寻求与相关部门合作的渠道,研究林药合作的问题。”陈幸良告诉记者。他认为,贵州目前可以在六个方面探索林药合作关系。一是药用野生动物、野生植物的种质资源保存与药用价值;二是森林动植物的药用成分分析、医用价值与提取技术研究;三是野生动植物保护背景下中药材人工栽培繁殖技术研究;四是林下种植中药的现状与潜力研究;五是林业经营单位(国有和集体林场、自然保护区)发展中药产业的现状与潜力及合作途径研究;六是苗药、侗药、瑶药等民族医学与民族植物学研究。陈幸良想想联合省内有关高校、企业共同开发贵州的中药产业。“目前已与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医学院等高校进行了初步的接触,大家对合作的积极性都很高。通过先行接触加深相互了解,慢慢寻求切入点,我相信一定可以找出一个最佳的合作途径。”陈幸良认为,“中药产业的带动能力很强,种植中药材可以改变单一的以粮食作物为主的种植结构,帮助农民增收,而且种植需要农民、加工制药需要技术工人,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很强。同时,成品中药研发生产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较高的科技含量,因此能进一步促进整体科技水平的发展。”“有了气候、地理等自然优势,再加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支持,贵州中药产业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陈幸良对我省中药产业发展的前景非常看好。对于贵州中医药产业以后发展的重点,陈幸良认为要做好四点,首先,中药材的种植要改变过去那种小规模、零散无序的种植模式,实现规模化、基地化和产业化,政府要加大对中药材种植的扶持力度。其次,实行“产学研”合作,核心是组成利益共同体。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联合合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同时加强人才培养。第三,要培育知名的特色品牌。最后,要加强苗、侗、瑶等民族医药的研究和开发。(张元斌)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