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前约的回收企业,到现在旧家电还躺在家里没有收走。记者走访苏宁、永乐等“双中标”家电卖场发现,这几天去买新家电,旧家电的回收时间至少预约到一周以后。根据市商委的统计数据,上海实施家电“以旧换新”工作一个半月来,已回收旧家电15万台,售出12万台新家电。
“两周前约的回收企业,到现在旧家电还躺在家里没有收走。”消费者朱小姐前段时间买了新冰箱,现在家里只有六七平米的厨房里,堆了一大一小新旧两个冰箱,进出都很不方便。
上海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已启动六周,近来,很多消费者向记者反映,“以旧换新”大大带动了他们购买新家电的积极性,但是企业对旧家电的回收速度似乎有点慢,导致很多消费者家中家电堆积,迟迟拿不了国家补贴。记者走访苏宁、永乐等“双中标”家电卖场发现,这几天去买新家电,旧家电的回收时间至少预约到一周以后。
【现状】录入速度跟不上,消费者怪企业欺骗
“我的旧电视昨天已经收走啦,今天买电视就可以立即减去国家补贴400元了吧。”消费者李大爷前几天兴冲冲地来到一家家电卖场,拿着手中的回收凭证问工作人员。
谁知,工作人员一查电脑,系统里根本没有录入李大爷的信息,“不好意思,大爷,没有旧家电录入信息,我们无法核实,所以不能立即把补贴给你。”“你们这不是欺骗吗?”李大爷火了,他认为,这个回收凭证,应该是领取补贴的“证书”,如果卖场无法兑现补贴,无疑于是在骗消费者。
记者了解到,近来,一些消费者遭遇了和李大爷同样的经历,他们先让一家回收企业把旧家电收走,再拿着回收凭证去另一家销售企业购买新家电,但是,一些回收企业并没有及时向电脑输入消费者信息,因此导致了消费者的“断档”,没有办法在销售单位立刻拿到国家对家电“以旧换新”的补贴。
【分析】没激励机制 企业有点“懒洋洋”
别说回收企业和销售企业分开,消费者的新旧家电无法及时衔接,就连同时中标为回收企业和销售企业的“双中标”单位,也很难满足消费者这段时间的需求。“这些都是因为眼下家电‘以旧换新’实在太火爆了。”记者走访苏宁、永乐等“双中标”家电卖场发现,这几天去买新家电,旧家电的回收时间至少预约到一周以后。
根据市商委的统计数据,上海实施家电“以旧换新”工作一个半月来,已回收旧家电15万台,售出12万台新家电。“平均下来,每天要回收3000多台家电,而上海目前中标回收企业共16家,回收量的确很大。”
按照市商委出台的家电“以旧换新”细则规定,回收企业原则上应该是在回收消费者旧家电的当天录入信息,保证消费者次日购买新家电时就能领到补贴,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回收企业难以做到这点。业内人士分析,可能是因为回收企业眼下没有激励机制,所以做起回收工作来有点“懒洋洋”,而商委的细则也并非法律。所以,企业不及时回收,不能说其违法,只能定义为没有遵守细则。
应对措施
商委已在招标第三批回收企业
“家电回收量这段时间确实有点大,但是企业仍然应该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能当时抢着投标,中标后以各种理由延误消费者的时间。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