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吉林省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01.82亿元,同比增长18.5%。扣除物价因素,累计同比增长13.9%。
吉林省商务厅厅长王甫轶日前对媒体表示,近年来,吉林在扩大消费方面坚持在创新上下工夫,在转变上求突破,在发展上见成效,从搞活流通入手,长远构建五大体系,近期将实施十大惠民工程。
这五大体系包括:抓工程建设,构建农村流通网络体系;抓社区商业,构建城市便民服务体系;抓综合发展,构建现代流通的网络体系;抓市场稳定,完善市场监测调控体系;抓民生改善,构建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十大工程包括: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工程、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工程、社区“双进”工程、“老字号”工程、家政服务工程、商贸促销工程、城乡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工程、商务行政综合执法基础工程。
千万农民受益农家店
据统计,吉林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来,累计建成连锁农家店1.5万家,连锁农家店已经覆盖到95%的乡镇和90%的行政村。工程带动农村3.6万人的就业。农家店增销15亿元人民币,有1000万农村居民受益。
王甫轶认为,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农村的消费环境,释放了农村的消费潜力,加快了“金土地店店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拓展了农家店综合服务功能,实现了更好为三农服务的目标。
农超对接降低物流成本
吉林省商务厅提供的数据显示,吉林实施“双百”市场工程项目中,支持了6户大型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和15户县乡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重点完成了交易设施,改善了交易环境,拓宽了流通渠道,特别是以批发市场为核心、以农贸市场为基础,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已经逐步形成。实现了“兴一个市场、带一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农民”的多赢目标。
同时,作为被国家商务部批准的东北唯一一个农超对接工程的试点省份,吉林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建立了13个农产品直采基地,组织了13户大型连锁超市与产地农民对接。
王甫轶介绍,这种农户生产加专业合作社的配送,再加上销售的模式已经成为新兴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并已经初见成效。不仅促进了订单农业,减少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成本,同时保证了食品安全。“特别是在目前一些生活必需品,如肉类、蔬菜、水果等,物价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农超对接对降低流通成本、平抑市场物价起到很大作用。”
家电下乡突破30亿元
在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方面,吉林省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30万台,销售额30多亿元。同时,汽车以旧换新和家电以旧换新中,全省回收报废汽车近万辆,鼓励换购新车规模超过了4个亿人民币,通过以旧换新销售各类家电100万台,销售额将近5亿元。
王甫轶同时表示,在实施社区的“双进”工程中,吉林省已经有3个国家级的商业示范社区和29个省级的商业示范社区。家政服务工程中,吉林省已经培训了1.4万人,2010年培训了6200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