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开关坏了说成主板故障,售价一二十元的部件要价上百元……今后,家电维修中的这类“乱劈柴”现象有望得到缓解。昨日,记者从国家商务部网站获悉,《家电产品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面向全国公开征求意见,虚列、夸大、伪造维修服务项目等行为,将最高面临3万元的罚款。《办法》年内有望执行。
《办法》罗列了家电维修中常见的欺诈行为:虚列、夸大、伪造维修服务项目或内容;隐瞒、掩饰因维修服务导致损伤用户产品的事实;违反维修服务时间、服务质量约定;虚领、虚报故障部件,有意替换性能正常的部件,以及冒用生产者特约服务商标等,都属于此范围。《办法》称,家电维修服务经营者一旦出现这些欺诈行为,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依据《办法》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3万元以内罚款,调低信用等级,并在媒体上公告,将其列入“黑名单”。
“资质齐备的正规家电维修企业,在我市仅占10%左右,其余大多数是个体企业甚至"散兵游勇"。”昨日(10.13日),市家电维修行业协会秘书长邓勤告诉记者,我市大小家电维修企业有2000多家,有实力的仅两三百家,乱收费、欺瞒顾客等行为时有发生。为规范行业乱象,市家电行业协会对协会成员进行了评级考核,但加入协会的成员不过一两百家。
对《办法》的执行效果,市内正规维修企业表示担忧:对于资质不齐备,甚至连固定经营场所也没有的“散兵游勇”,任何处罚都无从谈起。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