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寓意展翅腾飞的翼系列空调,在海外上市初期便取得20万套的销量;一款艾弗尔大容积冰箱,月产5万台仍供不应求,不得不紧急赶产。
以上仅仅是海信科龙在科技创新驱动下重新崛起的一个侧影。如今,科龙人没有理由不振奋,在近几年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中国家电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海信科龙连续4年逆势盈利,2012年营业收入接近190亿元,盈利7.18亿元,同比增长216%。
技术立企提高盈利能力
海信入主科龙7年还清近70亿元欠款,一步步让负债累累的科龙恢复生产经营、实现持续盈利,要归功于坚持'技术立企、稳健经营'战略。海信科龙总裁任立人表示,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提高了公司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坚持利润比规模重要、健康比速度重要的经营原则,避免了经营震荡给公司带来损害。
回顾7年前,海信接管科龙满月之际,经营班子公布重振科龙的营销新政:坚持创新技术、稳健经营、高效运行、产业共赢发展战略,坚持高技术、高品质和时尚化、精细化产品发展方向。
对于海信来讲,矢量变频、直流变频技术、实验设备和产品都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是一流的,对于老科龙来讲,节能、健康技术在行业里也是首屈一指,两个企业如果把这些优势元素进行共享,那必然会创造出更多有竞争力的产品。
任立人表示,公司管理层这几年一直致力于将海信领先的技术、管理基因植入科龙,使之与科龙原有的技术优势融合,实现了1+12的聚合效应。例如,在誉为家电技术风向标的德国IFA展上,海信科龙推出的冰箱、空调产品屡获大奖,其中,2012年推出的苹果派A8系列新品中的超薄挂式空调凭借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工艺的应用,荣膺IFA设计创新大奖;在第五届中国冰箱产业年会上,容声冰箱科技项目超级节能电冰箱技术研发与应用荣获中国家电协会颁发的中国家电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得 节能技术领先奖。
技术上的进步意味着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由此产品毛利率和盈利能力不断提升。2012年度,海信科龙的内销业务毛利率提升3.35个百分点,外销业务毛利率提升3.75个百分点。这说明海信科龙坚持的技术立企战略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
重建创新体系,突破关键技术
从2007年开始,海信科龙开始重建创新体系,明确技术和产品发展战略,并制定3年滚动的技术发展战略、核心技术突破和产品的战略。
海信科龙副总裁贾少谦介绍说,为保证这一战略落地,首先从研发投入上制定政策,要求产品公司每年年初必须将上一年度销售收入的3%~5% 列为研发预算,并且规定,如果年终有结余,不得作为利润列入业绩考核;借鉴海信待遇向研发人员倾斜的做法,将研发人员的年工资从以前平均五万元左右提高到平均10万元以上;积极开展海外融智揽才行动,招聘了来自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的十多位顶尖专家充实到技术研发的核心岗位。
冰箱公司主管技术研发的副总经理沈洙喆,是海信科龙通过海外融智引进的外籍技术专家,曾在韩国三星公司工作多年,他的加盟,对提升海信冰箱和容声冰箱的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记者采访,沈洙喆亦不讳言,过去,容声冰箱凭借BCD-209超低耗电量的节能设计获得'联合国节能明星'大奖,但这几年,除了节能,我们还在保鲜、便利性、静音、智能化和工艺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推出的海信博纳、容声艾弗尔系列冰箱无论技术还是外观设计,都较以前有了质的飞跃。
作为国内知名变频空调技术专家,海信科龙空调公司副总经理王志刚博士谈及科龙空调的技术创新深有感慨。
老科龙有很好的技术创新传统,但很可惜,科龙民营化那几年,恰好是其他企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时间,所以我刚到的时候,感觉差距明显。 西安交大博士毕业的王志刚对科龙并不陌生,硕士的时候他曾在容声冰箱做项目,前后待了三个月,在他的印象中,科龙在科技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前面。
当务之急是确定正确的方向,不能和国家、行业的趋势背道而驰。王志刚告诉记者,2008年之前,整个空调行业的主流方向是定速空调,只有海信等少数企业在推变频技术,科龙走的也是定速空调的方向,虽然科龙空调的节能水平并不差,但从长远看,并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当时他和伙伴们通过分析,把海信科龙空调的发展方向调整为变频和环保。现在回头来看,确实是走对了。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