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玩家彼此虽还明争暗斗,但已形成合力挑战传统电视、家庭互联网终端市场
今年以来,乐视、TCL-爱奇艺、小米、创维-阿里的接连发布了互联网电视。通过观察不难发现,目前这四家生产模式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完全独立于传统电视制造商之外的互联网玩家:高冷的乐视是自己组建产业链,惯于令用户尖叫的小米则移植了手机的制造推广经验。二者的区别在于:乐视能生产内容,是互联网内容商向内容+硬件商的过渡,而小米不生产内容,是互联网硬件商的模式从左手交到右手。
另一类是与传统电视制造商合作的互联网玩家:爱奇艺联合了TCL,阿里联合了创维。二者的相同之处是行动迅速。乐视、小米从灵感到产品发布需要一年多,而爱奇艺、阿里联合传统硬件商从眉来眼去到喜当爹则只有短短的不到三个月时间。不同之处在于,爱奇艺和TCL平等合作,而创维与阿里的合作则以硬件商气息犹在了。
以下,我们刨除令人眼花缭乱的硬件参数,以操作系统、内容等因素为主要指标,审视各家优劣势和整个产业未来趋势。
各家的优劣势
小米。优势在于洗脑式公关与宣传积累了大量的狂热粉丝,极强的成本控制能力造就了杀手级的低价,同时小米拥有知名的MIUI设计,app应用较多,未来MIOS值得期待。
缺憾在于:小米品牌消费定位一直驻留于 屌丝机档次,亟需提升品牌层次再搞饥饿营销恐不受欢迎在内容为王的互联网电视行业,小米只是典型的硬件生产商,同时小米自身未购买也未生产版权内容,影音资源完全来自CNTV,内容差异化不到位硬件价格战并不是长久之计,且盈利点非常不明朗,一旦出现更残酷的价格屠夫,则小米电视前景堪忧。
乐视。优势在于娱乐产业链相对完整,除了合作牌照方CNTV的影音内容外,自有的影音资源和app丰富。
缺憾在于宣传中CP2C之类的模式概念太复杂(与其解释概念,还不如放给围观群众研究),不如小米简单易懂,在营销方面反而自缚手脚,另外在互联网内容普遍免费的情况下,学习Netflix去培养用户的付费意愿难度较大,这是最大考验。
TCL-爱奇艺。与小米类似,爱奇艺优势在于低价出击,内容方面除了牌照商银河互联的影音资源外,尚加入爱奇艺和PPS的版权资源,并且永久免费。
由此带来的问题是,目前爱奇艺内容生产能力尚偏弱,大部分版权内容还需要自掏腰包购买再免费播放,盈利模式不清晰。同时,TCL-爱奇艺电视虽然提供了iQIYI inside打包服务,但并不将其作为卖点,仍不脱硬件厂商思维。
创维-阿里。优势在于集成内容最多,硬件做工也较优秀,且阿里巴巴终于借助阿里云OS实现了购物app植入,进一步实现淘宝无处不在的渗透。
缺憾在于,创维-阿里电视仍未摆脱硬件思维,且企图利用低价硬件战的与小米乐视近身肉搏来赢得市场,成本与战果都难以预料。而阿里企图培养用户的电视购物习惯,却忽视了网购的隐私性你能想象和长辈或晚辈们一起坐在电视机前购买内衣或者充气娃娃的场景吗?
此外,从已发布的几款产品看,未来互联网电视在UI设计和改良方面仍大有可为。目前饱受诟病、亟需改善的细节如:①简化操作:如菜单层级须更优化②交互体验改善:如改善wifi密码的虚拟键盘输入体验③app数量与质量改善:如与开发者合作,在应用商店上架足够数量和较好质量的app,来弥补硬件雷同造成的同质化,同时建立技术壁垒。
但曾被传统电视厂商和观察家们嘲骂不已的互联网电视,已经独狼成群。这会如何影响现有的电视产业?以下是虎嗅整理的一些趋势:
电视厂商玩家增多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