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产业外延芯片制造行业的同行,对爱思强(AIXTRON)和维易科(VEECO)两家MOCVD设备制造商是爱恨交织。
爱思强和维易科生产的设备,在外延芯片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也因此,这两家分别来自德国、美国的供应商长期把持了MOCVD产业90%以上的份额。
另外,由于国内地方政府2009年起实行MOCVD设备采购的高额补贴,令补贴政策的真正受益者不仅是国内LED企业,更推动了爱思强和维易科收益的大涨。
近2年来,中国企业也不断在MOCVD设备制造领域中求突破。尽管未必会享受到地方政府豪气的补贴,但若打破外来和尚的垄断格局,在LED产业仍处于发展中的阶段,国内企业也将分享到产业红利。
外来和尚垄断
MOCVD是一种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淀技术,该技术设备报价在1500万元/套,占LED外延芯片生产成本的40%~50%。
2009年前,MOCVD产业都不算是一个体量很大的行业,它被用在蓝光、大功率材料切割、光纤通讯以及医疗等方面。
中晟光电设备(上海)有限公司(下称中晟光电)一位负责人说:2009年前,LED产业和MOCVD市场很小,只有爱思强和维易科、一家日本公 司提供MOCVD设备。2009年后,由于背光源的应用,LED产业实现了井喷式的发展,给这两家公司提供了发展契机。此外,新进入的MOCVD提供商, 有的不能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设备和技术(如美国的应用材料公司),有的未能及时提供设备赶上市场的窗口,导致了爱思强和维易科&lsquo霸主的局面。
截至2012年,维易科占该产业62%的市场份额,爱思强的市场占有率降低至28%,退至第二。
全球LED需求的增长,促使了这两家海外企业订单的上升。2010年、2011年,来自中国的买家大手笔采购,更使爱思强和维易科数钱数到手软。这背后,是中国地方政府的慷慨补贴。
光达光电设备科技(嘉兴)有限公司(下称光达高科)创始人兼CTO梁秉文,用自己掌上电脑中的图片来说明市场到底有多疯狂:2006年,全球 MOCVD设备出货量不到100台,2007年为100多台;到了2010年,该数字达到了800多台,同比2009年增长277%。但市场的正常需求 大约是300到500台。
也有数据显示,2010年800台的MOCVD设备出货量中,有60%(约480台)来自于中国的需求。而2011年,中国的MOCVD新增量约为483台,2012年则降到了200多台。
我估计在2010年、2011年期间,来自中国地方政府对MOCVD设备的补贴额就在几十亿元左右。梁秉文称。
2009年,江苏省扬州市率先出台政策,对不同的MOCVD设备,分别实行800万、1000万元的不同补贴标准。随后,厦门、佛山及芜湖等地也纷纷 仿效。三安光电、德润豪达、国星光电等国内公司在政策激励下,大肆采购MOCVD设备。如三安光电和德润豪达的采购量就高达上百台之多。
彼时,欧美企业也意外地躺着数钱。爱思强2008年、2009年的收入为2.744亿欧元、3.029亿欧元,但2010年、2011年的收入分 别达到7.8亿欧元和6.1亿欧元。它的EBIT(息税前利润)在2010年暴增到了2.75亿欧元,2009年仅为6270万欧元。
同样,维易科2010年的业绩创出历史最高纪录达9.33亿美元,利润为2.61亿美元。其中,该公司当年第四季度的收入为3亿美元,同比2009年的1.19亿美元大幅增长。
中国企业抢攻
尽管中国地方政府现有补贴幅度已经减缓,但LED的大发展仍势不可挡,MOCVD设备的研发、生产仍存在较好前景。目前,包括中晟光电、光达高科、广东昭信及上海理想能源等数家公司都在积极涉足。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