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家电下乡 -> 各地传鸿
海信的品牌钥匙:“高质中价”国际化
时间:2013-12-04 10:33:48来源:作者:柯静

在2014年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上,海信榜上有名。不管是在如南非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还是像澳大利亚那样的发达国家,海信电视的市场份额都已占到了16%~17%,成为与索尼、夏普同分电视市场蛋糕的首家中国品牌。

那么,海信开启国际市场的钥匙是什么,其在走出去的品牌建设中又经历过哪些困扰,这些都可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品牌国际化的参考样本。

坚持高质中价

作为国内家电的领军品牌,从1985年就开始做外贸的海信通过20多年的摸索积累了对国际市场的认识。于是,2006年,在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大潮中,海信迈开了走出去的第一步。

第一步从来不易。除了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当地的政治和文化环境、市场的饱和度以及当地居民的使用习惯,并以此为依据研发适合当地的产品之外,设立精准的品牌策略则是保证国际化步伐稳健的关键。

海信国际营销市场总监庞静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在国际的市场上,Made in China这个标签带给人的印象多为低廉劣质或不那么值得信任。而不少中国企业走的的确是低价低质的路线。

因此,海信于2006年正式在海外建立分公司以来,就将品牌定位在了高质中价上。要以质取胜才能获得当地人对海信这一品牌的信赖。庞静说,高质对于一个品牌而言是立足之本,要想与技术和品牌均已相当成熟的国际企业相竞争,也绝不能走以往中国企业以代工和粗糙加工为主的老路。

海信的海外品牌战略中,通过企业目标、市场机会和企业能力三个纬度的综合分析,从中档的定位切入市场,凭借高质中价和优质服务逐步向高端过渡,持续提升品牌价值成为了其实现国际化品牌的目标。

庞静回忆说,当时进入南非和澳大利亚等地的市场时,索尼和夏普等品牌已经占据了当地的市场。所以要想从这些品牌中抢过市场,质量一定不能比这些品牌差。更何况,在澳大利亚等成熟的市场,人们对于质量和品牌的重视尤其强,因此在不失去竞争资本并发挥自身优势的考虑下,海信制定了高质中价的品牌战略。

海信在技术和质量上已经可以和国际上的一线品牌相媲美。庞静说,而将价格定在中价但非低价则是为了消除人们对Made in China必低廉的误解,并打出海信品牌性价比高这张牌。

对于海信而言,走出去是做品牌还是做工厂,做高端还是做低端,这些都曾经困扰过海信。因为一线品牌在当地市场的强势占据令海信面临着走不进去的无奈。我们当时就抓瞎了,怀疑&lsquo走出去'这个战略是否正确。

然而,经过公司高层的讨论,海信相信做高端和品牌可能是哭着进入但会笑着出来,而如果做低端和工厂则一定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因此,再难都要做高质中价。

从一家家店面的扫街运动开始,海信国际分公司的销售团队分成5~6个小分队,随车装载着家电产品,一一拜访客户并邀请其免费试用,同时毫无保留地将海信的研发和技术情况进行传播,让当地的客户相信中国也有自主研发的能力。

这就和结交新朋友一样,要让客户切身感受到真诚和可以提供的帮助才会愿意接受。

在澳大利亚加强海信的品牌建设是海信今年的重任。在2006年成立澳大利亚海信分公司时,当地的家电市场和南非一样也已被日、美、韩等国的一线品牌分割完毕。于是,海信通过实地调研确定了当地是否有市场机会、其利润空间和适合的价格定位是什么等信息,最终形成了该市场必须做(潜力很大)、要做就要做品牌的决定。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