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家电的更新换代,居民家中多少会有几件废旧家电,是卖到家门口的废品收购站,还是拖着笨重的家电寻找正规废物处理企业?目前本市大部分居民会选择前者。记者采访发现,正规废物处理企业运营成本高、利润薄,导致其无力拓宽回收渠道,也无法提供较高的回收价格,在与小商贩和物资回收公司争夺原料的较量中处于劣势,而明年将要落实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将会给面临断炊的正规废物处理企业带来转机。
现状:回收体系不健全
在中南路一家废品收购站门口,几位废品回收人员坐在满载纸壳的三轮车上,等待进入回收站卸货。一位废品收购人员递给记者一张名片,上面写着高价回收冰箱、电视、洗衣机、电脑,这位收购人员表示,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收购价格在三百元至五百元之间,台式电脑只值一百元。收购人员称收购后将对家电进行拆解,把有用的卖到国外,没有价值的垃圾运到别的城市处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还有些个体废品回收人员表示,把能用的敲下来后,其他的材料会跟正常垃圾一起被处理。
在西岗区某电子城,记者了解到,大部分修理手机的商家都有回收废旧手机的业务,回收价格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之间,一位商家告诉记者,从消费者手中回收手机后,他们会把屏幕等部件卸下来,用来维修手机。主板攒着,以5到20元的价格卖给来收购的人。隔段时间就过来收一次,也没有联系方式,反正不像正规企业。对于电子垃圾的危害,小商贩们没有什么概念,也没有接受过相关宣传,考虑到成本,他们表示不愿意承担把电子垃圾送到正规回收企业的成本。
社区:很难调动居民积极性
2008年6月,东泰产业废弃物资处理有限公司曾与十个社区签订协议:在社区建立回收网点,负责回收废旧家电,向居民宣传电子废物的危害及相关管理规定;收集起来的电子垃圾由东泰公司实行有偿收购,并最终进行安全拆解和处置。
在曾经签过该协议的西岗区八一路街道林茂社区,社区张副书记告诉记者,社区电子垃圾回收站依然存在。在一个小仓库前,张副书记打开仓库,记者看到电饭锅、收音机、电脑主机、DVD播放器等近20件电子产品存放其中,张副书记表示,等仓库一满就给东泰公司打电话,他们会派人来取。
居民把废旧电子产品送到回收站能得到什么?张副书记表示,社区主要采用以物换物的形式倡导居民妥善处理电子垃圾。从2008年回收站建立后,他们给送电器的居民留下记录,累计到一定数量,社区集中采购毛巾等小物品,发放给这些居民。
对于有环保理念的居民来说,即使废旧家电卖不了钱也愿意送到社区来,但是由于没有更实在的物质补偿,参与者有限。根据社区的记录,自2008年至今,回收站收集大大小小的电子废弃物129件。记者从东泰公司方面了解到,从2010年以后,像林茂社区一样往公司送电子废弃物的社区逐年减少,与社区的合作可谓是名存实亡。
环保企业:这么多年就吃饱过一次
东泰公司电子废弃物部工作人员高先生告诉记者,电子垃圾产生多出自居民家中,主要流向小商贩以及物资回收公司,只有政府机关、大型企业以及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才会把电子垃圾送到这儿处理,因此公司一直苦于没有稳定的原料来源。
同时,高先生表示,产生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无法提供给居民有吸引力的回收价格。我们得有厂房、设备、人员,这些都需要资金。在小商贩那里,这些电子垃圾可能再用来销售,获得利润,而正规废物处理企业只能把电子垃圾拆解,变成最基本的原料,销售到钢铁厂、塑料厂,利润是非常少的。 此外,在回收力度上,也无法像物资回收公司的收购人员一样,游走于各个居民楼,方便市民处理电子垃圾。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