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凯 吴瞬
2015年,中国多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相继投产,有望使中国电子行业长期以来“缺芯少屏”的尴尬局面得到缓解,业内人士称国内面板自给率在明年将达到80%左右。在面板“投资热”过后,有关产能过剩的隐忧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5月21日、22日在深圳举行的中国智能电视和智能显示高峰论坛期间,多位分析师和面板厂商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全球大尺寸智能电视逐渐成为主流的情况下,无需过度担忧面板产能过剩问题,智能电视平均尺寸变大成为加速面板面积消耗的重要推进力量。
中国电视平均尺寸全球增长最快
在工信部《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要求平板电视面板自给率达到80%以上,一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正是在这一产业振兴政策的要求下,面板厂商开始了大范围的建厂运动。
但据IHS DisplaySearch数据显示,虽然2014年面板供不应求,但在2015年面板供需状态将基本平衡,而今后几年也将基本保持这一状态。
“我并不担心面板产能过剩的问题,目前也没有要崩盘的迹象,其实产能一直都是在跟随需求增长的,而且也是能够消化掉增长的产能。”IHS DisplaySearch大中华区研究总经理谢勤益说。
在他看来,在全球大尺寸智能电视逐渐成为主流的情况下,无需过度担忧面板产能过剩问题,智能电视平均尺寸变大成为加速面板面积消耗的重要推进力量。
谢勤益表示:“2007年全世界平均的液晶电视尺寸是31寸,我们预测2017年之后也就是10年之后应该是41寸,而液晶电视市场大概每年是2.5亿台左右,这带来的尺寸消化、对面积消耗的动能是非常大的。”
同时,谢勤益认为今后几年将是一个新的更换周期。“液晶电视成长最快的两年在2008年到2010年,短短两年间就成长了将近1亿台以上,如果你有印象的话,2007年那时候大家买的还是32寸,顶多是42寸,过了七八年之后,到了现在这些电视会替换为更大的尺寸,这也是未来一个重要的推进力量。”
华星光电一内部人士也向记者表示:“液晶电视平均每成长1寸就会消耗掉两座90K的8.5代线(记者注:不同公司测算方法不同),而且中国的电视平均尺寸增长在全球也是最快的,并且如果尺寸再变大,其消耗掉的面积将会呈指数级的成长。”在她看来,对面板产能过剩的问题无须过度担心。
京东方:看好大尺寸智能电视
近年来,手机和平板类产品出货量增长迅猛,然而传统的大尺寸电视出货量却一直在低位增长。根据IHS DisplaySearch数据,从2012年到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从16.5亿台突破到20.1亿台增长约25%,平板类则基本实现了翻倍从 1710万台增长到3350万台,在移动终端出货量迅猛增长的情况下,而传统中的大尺寸电视则增长缓慢,2012年2.3亿台到2014年也仅有2.5亿台,同时未来几年仍将维持较低的增长率。
京东方战略市场组织副中心长陈军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虽然移动端产品出货量增长惊人,但无法取代电视类产品在面板消耗上的贡献。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