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和美国相继引领全球制造业第三次革命进程,作为积极跟随者的日本,近期也有了动作。
日前,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了《2015年版制造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声称,倘若错过德国和美国引领的“制造业务模式”的变革,“日本的制造业难保不会丧失竞争力”。因此,日本制造业要积极发挥IT的作用,建议转型为利用大数据的“下一代”制造业。
日本《2015年版制造白皮书》强调IT作用
据日本媒体报道,白皮书有感于德国的工业4.0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极可能带来全球制造业的巨变,对“日本可能落后”显示出强烈危机感。
从白皮书透露出的信息来看,日本制造业的现状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与德美的动态相比,日本虽然在工厂的省人力化、节能化等改善生产效率方面有些长处,但不少企业都对进一步发展数字化持消极态度,尤其是对物联网的关键——软件技术和IT人才的培养。日本人担心,德国工业4.0体系一旦建立,德国工业包括汽车工业会实现压倒性的高效率和供应链的整体优化,德国厂商的竞争力将相对日本上升。
二是日本制造业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充分,比如工厂使用的制造设备的通信标准繁多,许多标准并存,没有得到统一,需要跨越企业和行业壁垒,强化“横向合作”。
三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软件使用不够,例如对PLM工具的使用。
所以,除了相继推出大力发展机器人、新能源汽车、3D打印等的政策之外,今年的白皮书中日本特别强调了发挥IT的作用。
另外,白皮书认为,日企赴海外发展今后仍将持续,但指出新技术研发基地仍有留在日本国内的倾向。白皮书还将企业的职业培训、面向年轻人的技能传承、理工科人才培养等视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业界认为,此次白皮书的发布,将促进日本制造业再次重振发展。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副教授张玉来表示,在制造业不断转型的智能化时代,日本无疑是技术的“领跑者”,日本制造业的发展受到环境发展的限制,不得不向外扩大市场。白皮书将进一步加强制造业的发展,再次转型到新的发展方向。
不过,赛迪智库规划研究所所长乔标指出,和《中国制造2025》这一指导未来10年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不同,白皮书实际上是日本官方发布的年度报告,发表对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和日本制造业发展情况的理解、认知和思考,它不是战略规划,所起到的作用也有限。
日本制造业转型极可能追随德国
事实上,日本的制造业并不像其强调的那么困境重重。GFK中国总经理周群告诉记者,日本文化里的危机意识与生俱来,并不能百分百映射其真实现状。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龚晓峰也表示,判断日本制造业的困境还为时尚早。
龚晓峰向记者透露,日本的产业竞争力一直居于世界前列。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布的《2012~2013年世界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表明,日本以0.5409的工业竞争力指数排第一,德国和美国分别排第二和第三。日本制造业的优势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制造、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其中半导体制造设备、机床、数码相机等出口占35.2%、28.1%和20.1%。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