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家电下乡 -> 理论探索
家电下乡应早些让农民享受优质消费环境
时间:2010-04-05 09:11:39来源:作者:阿卡

    春节期间天寒地冻,呵气成冰,记者的大哥到附近镇上花100元购买了一台标识貌似“格力”的电暖器,不料刚接通电源,灯座处就冒出一股黑烟,满屋里顿时充满塑料燃烧后的臭味。店老板竟然泰然自若地解释为“天冷受潮”的缘故。

    无独有偶,一位邻居在镇上选购的一件外套,看起来有些脏,于是决定在穿之前洗一次,结果一沾水就发现严重的脱色现象,一盆黑水将其他衣服也毁掉了。

    添置家电、选购食品、挑选衣服,春节前后农村消费进入了传统的高峰期。在老家过年期间记者发现,虽然国家力推“家电下乡”,商务部门也实施了多年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商品流通网络建设逐步推进,但偏远地区农村总体消费环境依然堪忧。

    记者在湖北荆门、宜昌以及广西玉林等一些较为偏远的县城、乡镇的小市场、小门店看到,伪名牌、傍名牌、劣质品、残次品仍然层出不穷,在一些小集市上,吃的、用的、穿的各类产品鱼龙混杂,令人眼花缭乱,无从下手,尤以包装花哨、价格低廉的食品和电器最为突出。

    一家电器专卖店的负责人周先进告诉记者,这些产品要么取一个近似于名牌产品的名字,其中增减一两个字母玩“文字游戏”,以此吸引辨别能力不强的农村消费者上当;要么以花哨的包装和低廉价格示人,给人一种“物美价廉”的假象;还有的根本就是劣质、残次品。

    目前偏远地区农村依然处于商品销售的渠道末端和商品信息的神经末梢,农村消费环境依然难以让人满意。多年在乡镇开杂货店的周志文坦承:“在很多地方,人们如果要买到一件正宗的国产品牌电器,一般要坐车几个小时到县城,这意味着放下农活、掏钱买往返车票、花一天左右的时间,如果是大件电器可能还要搭上一笔运费,而事实上在偏远农村有些人活到三四十岁也没去过县城,他们只习惯在附近、在家门口购买生活必需品。”

    有专家指出,城市和乡镇农村之间已经在消费领域形成一种“城乡二元分割”状态,启动农村消费除了需要继续不遗余力地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村消费者的购买力外,更有赖于城镇化的稳步推进,以及商品流通网络渠道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便早一些让广大农民群众更便捷地享受到质量可靠、价格合理、品种丰富的优质商品服务,更加舒心地分享到社会商品极为丰富带来的发展成果。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