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家电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依靠的是“低成本、大规模”的制造实力。尽管贵为世界级家电制造中心,大而不强、缺乏全球性知名品牌依然是中国家电业最大的心结。“十二五”是我国走向家电强国的关键时期,而家电强国的主要标志是在全球家电业中居引导地位,掌握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被全球消费者认可的自主品牌,涌现一批大型跨国企业。这也决定了国际化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家电业的主攻方向。对国内企业而言,推进国际化既是迫切的课题,也面临难得机遇。
其一,刚刚公布的《中国家用电器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建议》提出,将引导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多种方式扩大海外投资;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中销售的比重要达30%;发展5个左右具有综合竞争实力的国际化企业集团,3~5个国际知名品牌。国家具体政策的出台必将对家电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产生利好。
其二,“十二五”时期,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中东市场和东盟等周边国家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都将给我国的家电出口带来更多机会。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家电市场需求虽然将保持稳定,但通过提高产品档次和改善产品结构,我国家电企业仍可获得巨大的提升空间。
其三,伴随着国内土地成本的上涨、劳动力成本趋高及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制造成本上升的压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有增无减。与此同时,由于市场格局渐趋稳定以及竞争日益激烈,家电企业进一步获取国内市场份额的难度大大增加。对于相当一部分国内家电企业而言,“走出去”或许意味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四,全球高通胀将长期持续,欧洲、日本、北美3个高成本区内的企业会继续出售自己的家电业务,这给中国家电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了良机。
当然,“走出去”也意味着投资成本和风险的增大,国内企业核心技术缺失、国际化人才匮乏的痼疾亦将凸显,但那些国际化先行者的实践已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成功范本。远的不说,今年,海尔在发达国家站稳脚跟后,收购了三洋电机在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的部分家用电器业务,斩获日本家电巨头主要业务;海外战略从OEM起步的美的,继去年收购埃及Miraco公司之后,又将开利公司拉美空调业务纳入麾下,开始纵横全球市场。
宁失一子,不失一先。对于国际化,国内企业敢于先行者就可能抢得先手,继而赢取全局。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