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
于清教
中国家电业资深评论员
“家电下乡”是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解决中国家电产业的问题,并不是一种什么惠农政策。对急于处理库存或者原本就低水平低成本组装、低水平建设扩张的家电厂家来说,无疑是利好
中国农村不是“垃圾桶”,什么垃圾产品都可以往那里扔。这样做有悖于企业的责任、良心和道德。那些无良企业迟早会受到市场的惩罚。像三鹿奶粉一样,他们会付出极大的代价
郑风田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
政府如果真的想“惠农”,完全可以采取其他的“家电下乡”方式。可以给农民发家电购物券,让农民自己去购买满意的家电产品
朱信凯
农村消费与市场分析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
虽然我们的农民收入增长不快,但是我们的农村现有市场还是拥有巨大的潜力等待被发掘。中国农村消费市场将是未来撬动世界经济的重要杠杆
洪仕斌
中国家电营销委员会副理事长
目前,中国家电企业产品滞销严重。中国家电行业已经到了国家必须出手拯救的危险程度。但是,如果从农村的角度上讲,“家电下乡”不是中国农民所需要的
【话题】
2008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明确提出从2009年2月1日起将家电下乡从12个省(区、市)推广到全国,除彩电、冰箱(冰柜)、手机、洗衣机等四大类产品外,摩托车、电脑、热水器(含太阳能、燃气、电力类)和空调等产品亦被列入了家电下乡政策补贴范围,各省(区、市)还可根据当地需求增加部分补贴品种。
据测算,连续四年对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四类农民需求量大的产品实施“家电下乡”,可实现家电下乡产品销售近4.8亿台,累计可拉动消费9200亿元。
但是,问题亦随之产生:全面开展“家电下乡”活动,是否意味着政府财政拿出大量资金为那些面临困境的家电生产企业清理库存、回收资金?而农民们又能够得到多少实惠?目前实行的政府招标、逐层拨款、财政补贴的“家电下乡”模式,是否会成为又一个权力寻租的温床?
为此,《中国财富》本期邀请了专门研究农村问题的学者、家电产业的专家和企业的老总共同展开了讨论。
《中国财富》:金融危机来袭,不仅企业正在“过冬”,农民的日子照样不好过——大量农民工失去工作无奈返乡,农产品价格一路下降,农民货币收入预期堪忧。我们开始讨论之前,不妨先作一个事实判断:中国家电企业和中国农民究竟谁更困难,谁更需要帮助?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