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家电下乡 -> 消费者说
“家电下乡”切忌变成鸡肋工程
时间:2009-02-18 14:01:00来源:作者:

    由商务部和财政部主推的家电下乡,经过近一年的试点,正在全国范围推开来,在正式启动时,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参与进来,增强了这件工程的实力。

    家电下乡工程,毫无疑问是一件给多方带来利益的大好事:既促进了农民生活质量,刺激了内需,同时也为家电厂商们搭建了一个新的市场开拓平台。

    然而,“家电下乡”试点工程开展一段时间以来,得到的反馈却和政府机构的良好愿望有所出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称下乡的家电太贵了,即便不算那13%的补贴,也和农民在一些大型卖场,例如国美苏宁自行购买的价钱差不多。

    2.农民抱怨可选的类型太少了,要13%的补贴,就必须买那些指定型号,而且售后服务太难了。

    3.厂商说物流成本太贵了,而且参加。

    4.已经有些厂商勾结中小型渠道搞“李鬼”动作,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山寨版家电下乡”。

    5.媒体说,现行补贴方式容易有猫腻,而且补贴流程太繁琐,最好发给农民“家电购物券”——当然,用家电购物券之后,从农村的具体情况看,猫腻肯定更多。但现有补贴方式太繁琐是确切的。

    笔者简单地在北京南城某苏宁电器内做了一下调查对比发现,苏宁销售的电器价格,在打完折后,价格要比下乡的家电便宜很多——产品指标也比农民兄弟们的好。如果是在国美购买,除了基本同样的折扣,网店上还能更便宜点。电器厂商们在投标时的价格,基本上已经是取了普通市场销售价的“上限”,这样的招投标,对于终端用户来说,恐怕不是好消息。

    至于可选类型太少的抱怨,可能更多来自于发达省份和地区的农民。但笔者认为,既然是为了便利于民,同时也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何一定非得将类型限定的那么狭窄呢?特别是随着家电下乡的产品种类正在迅速增加,可选类型多一些,或许更容易获得农民的认可——如果有好的机制和管理,相信愿意参与其中的厂商会更多。

    现在有一些厂商私下里说,参加家电下乡并非本意而是不得已,这仍然说明家电下乡工程还是有不少地方值得再优化、在考虑的。

    至于物流成本。最近看到一个访谈节目,某渠道卖场老总在接受采访时,称到农村的产品价格偏高,和物流成本有很大关系。这显然是偷换概念、欺负主持人的做法:家电下乡现在的结构还是农民到卖场中购买产品,而不是真的用卡车拉到村口销售,和以前的普通渠道合二为一的情况较多,何来物流成本增加?

    至于李鬼销售法和补贴有猫腻,第一个是必须加大对厂商和渠道的惩罚力度,第二个则是很难完全避免、只能尽量避免了。

    从现状看,家电下乡作为一项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性工程,还需调集更多的资源,才能达到当初期待的效果,如果不能在不好的苗头显现之前就寻找解决方法,而是一味的抱着良好的愿望向前冲,显然是极不明智的措施,更进一步,家电下乡如果前期开展不能深入农民之心,难免会成为鸡肋工程。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