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电累,做家电中的空调是累上加累。从一年中春暖花开时节起,空调的市场预热工作就开始了,中间要经历清明、五一两个小黄金周,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期待,如果这天能热死人,空调就大卖了,熬过炎热的夏天在秋高气爽时就是下一年的新品和会议。说起来,一年中能稍微喘息一下的也就是这寒冷的冬天,媒体的笔触现在全奔向电视了,空调业还真是安静了许多。这两天全国又迎来了一次大范围降温,走在“呼呼”的大风天里,家家户户的空调也在“隆隆”作响,想:空调没停止工作啊,空调业的冬天似乎也不该是静悄悄的。
11月,美的空调启动了一个“制热不满意,无条件退换”的活动,第一次将目光投在冬天淡季市场上,按理说这是个不错的想法,很少有企业去关注消费者对空调制热效果的反应,但实际上用空调来取暖已经是许多人的做法。可惜这个举动并未引起同行的跟进,只是成为美的单方面的促销活动。
两周前苏宁卖场打出空调降价促销的横幅,如果是在旺季,这一定是媒体写价格战的素材之一,不过现在没人对此感兴趣,来到年底,元旦和春节的主角一定是电视。“没有淡季的市场,只有淡季的思想”这句话并没有被营销者们完全消化,空调在讲求舒适的趋势下,“制热”理应成为另一块待开发的市场,但是大多数企业却默认它淡得不可为之。
空调最初是为解决夏季的炎热而诞生,因此无论厂商还是消费者都将制冷效果作为衡量空调好坏的标准,但这一标准越来越不是唯一的。尽管冬季可用来取暖的方式有电暖气,暖宝、暖水袋、电油汀、暖风机等等,但就制热效果和省电上来看它们和空调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冬季,除了东北和海南,在中国版图上绝大部分地区的温度情况令人们不得不用空调制热。拿长江流域来说普通民宅没有集中供暖,而且也没有安装暖气的习惯,最冷的时候室内温度只在10度以下,这些地区湿度较大,可以说是阴冷阴冷的,电暖气、电油汀、暖风机这类产品只能解决局部问题且耗电量较大,空调在此时就得肩负起暖气的角色。而像华北地区,尽管家中都有暖气,但就目前取暖方式来说有集中供暖和分户供暖两种,集中供暖有时因暖气费的纠纷导致供暖不及时或者温度达不到,空调成为一种取暖的辅助设备,分户供暖又因燃气费用高,不如用空调省钱。这些信息并未见在空调营销人员手上有多大的发挥空间,对空调制热就真的那么没有兴趣?
不过从投诉案件上来看,空调制热并不如制冷那么得令人满意。不少消费者反应家中的空调制热效果差,有的甚至开上一天也难吹出暖风,当技术人员前去维修时发现空调本身并没有问题,只是因为室外温度太低影响了空调的工作质量。前几年围绕这个问题,空调企业纷纷开发出了电辅助加热,超低温运行等技术,热闹了一阵“制热”市场后便再无下文。现在厂商介绍空调产品性能时,在制热上也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专门针对冬季的使用情况过多着墨。目前消费者购买空调也多在夏季,很难去判断冬季制热的情况,基本上只能听销售人员的一面之词。
其实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节能技术的深化,空调的使用时间会增加,从两三个小时到十几个小时,从只用最热的那几天到入夏就开,从只在夏天使用到冬夏两季都用,空调的制热应该和制冷平分秋色。那么在技术投入、宣传推广、促销时间等方面,空调企业是否也应考虑制冷制热的平等。目前人们习惯于在夏季购买空调,仅仅是因为天气还是因为厂商集中促销期也是在夏季,如果空调业能够正确得加以引导,那么空调的旺季也将由一个变为两个,靠天吃饭的成功率也能翻倍。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