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消息,昨天,《商业周刊》刊载国际投资银行家库恩(Dr. Kuhn)的文章《透视广东:打造中国未来》一文,该文对华为与格力大加表扬,认为它们已经凭借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升级,并成为行业领先者。
下面是文章摘译:
在此之前,我已从广东发回了四份报告,这是第五份。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核心,我已经介绍它们的改革视点。今天,我介绍一下诞生于广东的世界级企业。
华为的“专利”能力
位于深圳的华为,已经成为了世界最强大的通信设备商之一,它是中国新式企业的标志。2008年,华为增长46%,尽管世界经济阴云密布,它的合同销售额仍然达到230亿美元。今年,它的竞争对手都认为是糟糕一年,华为却预计销售额将增长30%,达到300亿美元。曾经,许多人批评华为,给它带上“二流公司”的帽子,因为它抄袭外国技术,但华为已经成为革新领袖,它震惊了原来的大佬们——如北电,诺基亚,阿尔卡特-朗讯。
在华为的销售额中,四分之三来自国际市场,在发展中国家,华为是占据上风的通信设备供应商;它并未止步于此,目前正在向北美与欧洲渗透。2008年,华为世界专利申请数量排行靠前;在《商业周刊》的年度最有影响力企业中,华为位列第三,仅落后于苹果与谷歌。
与令人印象深刻的华为技术、市场与系统(华为的企业网指挥中心可与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管理局媲美)相比,一些微妙的事情更让我难以忘怀。我手中有一个市场销售小册子,上面有一幅地图,包括中国与周边国家,上面一些模糊线条抓住了我的眼睛。在中印边界有一个争端区域,华为想进军印度,又不得罪印度人,于是将该区域模糊化。有人告诉我,华为第一次进军印度市场时并未成功,第二次就成了。
格力的科技研发
位于珠海的格力,目前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宅用空调生产商,这让许多人吃惊。1991年,格力由几家效率低的国企重组而成。当时只有一家200员工、没啥名气、规格很小的工厂,一年生产2万台空调。无论怎么看,它都不具备成为全球空调领袖的资质,尤其在空调领域,美日巨头正享受自己攻无不破的垄断果实。现在,格力拥有4万名员工,年产2000万台空调。
目前,格力64%的股份国有,另外34%股份归其它所有者,包括管理层,最让格力引以自豪的是研发首屈一指。公司拥有两千名研发工程师,包括国外专家,每年投入1.5亿美元用于研发,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说:“没有核心技术的公司就像没有脊梁的人,没有脊梁的人永远站不起来。如果没有技术,就不会有竞争性产品,没有市场份额。单纯的生产是没有意义的。”
当年格力从外国购买技术,化为己用,朱江洪说这不是一个圈套。他表示:“我们从东芝进口机器,但是产品出了问题时,东芝的工程师不会跑到大陆来,他们呆在香港,为此我们不得不虚心求教。这是丢脸的事。有些时候,我们必须引入质量控制设备,但是日本供应商故意卖给我们过时的东西。我开始意识到我们如果买到了所谓的‘先进’的外国技术,那往往意味着它不再先进了。”
因此,朱江洪决心发展自己的技术,并迅速付诸行动。
朱江洪自夸说:“日本用10年走的路,我们1年走完。最后,我们的暖气片可以低到零下25度,而日本只有零下15度。我在低效的国企呆了18年,然后进入格力,现在我可以自信地说格力的空调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我们拥有1500项技术专利,我们现在在日本卖节能空调。”
作者简介:
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博士:
花旗集团全球投资银行的高级顾问;
全球体育、传媒和娱乐公司国际管理集团(IMG)的高级合伙人,库恩基金会董事长;
克莱蒙大学研究生院理事,美国科学促进会科学自由和责任分会会员
担任北京前沿科学研究所副理事长
库恩博士编辑和撰写了《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投资银行文库》、《走近真实》等25部著作
是美国《世界经理人》(Chief Executive)杂志和中国人民日报社主管的《环球人物》杂志的特约撰稿人
美国CNBC和彭博 (Bloomberg)电视网的特约评论员。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