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文出身的张近东,身上总有一股挥不去的文人气息,一如这位领导,苏宁给人的印象相较这个行业更偏内敛、有时甚至有些深沉,做事稳健,从不乖张,但这背后又有南方商人特有的精明。
2010年的岁末年初,内敛深沉了近20年的苏宁和张近东小试锋芒了一把。
2009年12月30日,苏宁电器正式对外宣布3500万港元收购香港镭射电器;2010年1月24日,苏宁签约新一任代言人;仅一天之隔的1月25日,苏宁总部再次传来消息,2月1日将上线公司B2C网上购物平台“苏宁易购”;2月6日,苏宁北京首家精品店SUNING ELITE将在富力广场开业,一连串的活动,让见惯了大大小小发布会的新闻媒体都有些瞪大眼睛。
以往的苏宁,坚持着自己的内生式经营模式,在竞争对手跑马圈地,忙扩张忙收购的时候,苏宁仍然埋头经营着自己的单店效益,门店数量没有对手多,覆盖城市没有对手广。一直以来,苏宁似乎是活在国美的阴影里,在国美的一惯强势下,艰难的挺着腰板顶着压力一步一为营,却隐忍不发。张近东则更像是马拉松赛场上那位跟跑者,保持着与第一的差距,却不至于落下太远,保存实力伺机反击。
所有人都认为2009年是苏宁反击的最佳时机,当传媒对家电连锁的介绍从“国美、苏宁”变为“苏宁、国美”时,张近东和苏宁并没有趁人之危。张近东说,2009年是苏宁开店数量最少的一年。资料显示,2006年末,苏宁在全国的门店数量为351家;2007年苏宁新开门店281家,门店总数达到632家;2008年末这个数字增长为812家,全年新开门店180家;而据苏宁方面的初步统计,2009年末,苏宁门店总数将在950家左右,以这个数字计算,苏宁全年新开门店仅为130家,远远低于之前的几年。
这一年,苏宁在忙什么?
还记得年初某次发布会时,因为张近东的一句口误透露了苏宁进军香港的计划,让苏宁品牌营销部好一阵忙乎,急着到处发软文想把媒体的注意力从香港拉回来,此后一年再无苏宁关于香港的一星半点消息,直到2009年的最后一天,张近东扔出一磅炸弹,收购香港镭射公司的品牌、业务和网络价值3500万港元,另备1.8亿港元将镭射公司的存货、固定资产等相关资产和权益一并拿下。
这是苏宁继收购日本LAOX后第二次扩张,这两次收购用张近东的话说,不关乎面子问题或国际品牌的样子,经营效益始终是苏宁关注的指标。
经营效益,这个长期在苏宁能听到的词,还将继续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听到,从过去苏宁屡次强调的ERP系统建立到如何真正运用提高效率,张近东一如既往的强调信息化,信息化的完成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效益。
新年伊始,苏宁一如既往走着内生式的经营模式,打出网络购物的牌,签约代言人,上马精品店,开始关注更细分的消费市场。
有身边的朋友在苏宁曾经的网上商城下订单买过一款手机,价格实惠,售后保障,此后便成为苏宁网上商城的拥趸,从笔者口中得知苏宁易购将上线的消息,执意回家要上去看看,“价格肯定便宜,而且有保证”成为吸引她的理由。
相比百思买北京赛特商城地下二层400平方米的高端店,苏宁打造的SUNING ELITE平均面积在1500平米——2500平米之间,并预计未来三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一线市场开设100家SUNING ELITE精品店。张近东说,苏宁要做的不是百思买,是沃尔玛。
张近东更放言,2010年,苏宁开出3000家店也不是没可能,此话一出又赶忙解释,苏宁并非要走扩张路线。
稳健,还是悬在张近东头上的一把剑,从张近东的整体思维上说,苏宁还是那个苏宁,可从某种意义上看,苏宁又不完全是原来那个苏宁了。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