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家电下乡 -> 新闻快递
评论:引进液晶面板线应着眼于技术创新
时间:2010-03-01 16:16:38来源:作者:贝宜可

  近日,据媒体报道全球液晶面板第一和第二位的产地韩国、台湾地区当地政府已经原则上同意该地区企业到大陆设厂的规划。国内已有五家设计外资投资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线项目上报国家发改委待批。

  自09年年中,江苏台系北京的昆山龙飞光电,和北京京东方自主知识产权的八代液晶面板线开工之后,国内液晶彩电业似乎一夜之间告别了“上游面板受制于人”的局面。包括全球液晶面板玻璃产品巨头康宁在内的更多上游厂商也表示出希望大陆设厂的欲望。计划在内7代以上液晶面板线数目迅速增长到了8条左右,涉及外资企业包括奇美、友达、LG、三星、夏普等全球前五大液晶面板供应商。

  国内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的集中上马,引发了业界对未来液晶面板“产能过剩”的担忧。以目前全球液晶市场的发展速度计算,如果这些高世代线主要出产42英寸液晶面板,则在2012年全球液晶面板市场必然过剩。但是,业内资深人士也指出,如果计算了液晶电视不断大尺寸化的趋势,按照主流为50到60英寸产品计算,则这些产能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相对于行业更多的关注总体产能分布情况,国家有关部门,包括发改委和工信部则提出了“投资主体过多、力量分散,不利于民族液晶产业成长”的意见。

  据分析,外资巨头扎堆放行在华液晶面板高世代线投资,其目的虽然更多的是抢占国内全球彩电产业基地的巨大市场,但是也包含了对民族面板产业“技术打压”的成分。为什么在京东方掌握并动工8代线之前,一家意向投资大陆高世代线的企业都没有,而京东方8代线动工之后全球五强系数到期呢?

  台湾液晶面板巨头友达光电李焜耀认为,大陆京东方等企业由于没有经验,所以项目的学习曲线比较长:以友达的实力即使落后一年开工,也将同样在2011年下半年量产。而如果外资巨头悉数进入国内市场,并且全面投产,那么势必在成本、管理经验、采购议价能力等方面,甚至在成品率上具有优势,并对京东方等民族自主的液晶面板企业形成较大的市场冲击。

  早在CRT彩电时代,国内彩电产业也曾上演“上游显像管”受制于人的局面。当时国家给出的药方是政府投资与企业投资结合,外资与内资结合,市场换技术的方式,投资300亿元建立了八大彩色显像管厂,并创造了中国制造彩电占全球七成以上的市场奇迹。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平板时代的到来CRT技术逐步被淘汰。目前八大彩色显像管厂多数已经处于破产或者停产状态,松下等外资合作方纷纷以几元钱的价格迅速出手巨额股份,以球求全身而退。

  CRT彩色显像管项目留给彩电产业的基本经验包括:力量不能太分散,引进产业和生产线不等于引进技术,引进技术不等于引进创新能力。首页 前十页 上一页 12 下一页 后十页 尾页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