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索尼周三与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将旗下两家工厂卖给鸿海,其中包括位于斯洛伐克的一家液晶电视机厂。
根据该协议,索尼将把斯洛伐克尼特拉(Nitra)工厂的90%股份出售给鸿海,并将销往欧洲市场的电视机制造合同也交给鸿海。
该协议与去年索尼在墨西哥达成的电视机厂协议几乎如出一辙。索尼没有透露与鸿海所签协议中的财务条款,协议预计将于9月份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
全球金融危机过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急剧下滑造成大量库存积压,索尼和其他重组中的日本电子集团正在重新评估其资产组合的价值。随着消费电子领域的竞争加剧和产品价格的不断下跌,各企业不得不通过提高供应链管理和流水线的生产效率来获取最大利润。
作为动荡的液晶电视产业持续调整的一部分,索尼和东芝公司在周三早些时候宣布,计划将生产小型液晶面板的工厂售予竞争对手公司。
与半导体类似,这些可用于手机、数码相机到笔记本电脑上的较小的液晶显示器是一项前景未卜的业务,一些公司正在采取行动减少收益波动。
索尼表示,将日本西部地区一家生产小于5英寸LCD面板的工厂出售给电子零部件生产商京瓷公司。虽然协议的财务细节尚未公布,不过索尼表示,出售这家5年前以185亿日元(约合1.994亿美元)从奇美电子收购来的工厂将带来减值亏损。
协议预计在5月完成,所产生的减值亏损已计入索尼于2月发布的截至3月31日的财年营收计划中。索尼预计该财年净亏损达700亿日元。
京瓷表示,公司正在寻求扩大显示器产品线,而索尼表示,该协议是公司努力寻求多元化中小尺寸LCD面板业务的一部分。
去年,索尼宣布了收购精工爱普生在日本西部的LCD面板工厂的计划。通过收购爱普生在鸟取县(Tottori)的工厂,索尼获得了在更廉价但技术不太先进显示器上的立足点。索尼还有一家生产更昂贵、更高质量显示器的日本工厂,该工厂与计划出售给京瓷的工厂类似。
继续拥有两家日本LCD面板工厂似乎与索尼的“资产精简”战略矛盾,索尼的战略是减少生产业务并提高盈利能力,但索尼的一位发言人表示,拥有持续供应小尺寸显示器的能力,对满足索尼自己的产品,如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的需求非常重要。
同时,东芝表示已签定协议,将一家为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生产液晶显示屏幕的新加坡工厂出售给台湾友达光电公司。这家工厂是东芝在日本以外唯一生产液晶显示器的工厂,因此,在七月完成出售之后,其将继续海外显示器的生产业务。东芝尚未透露该协议的财务条款。
东芝预计在截至3月31日的财年里其LCD业务将亏损280亿日元,这也是继上一财年亏损360亿日元后连续第二年出现赤字。
东芝称,此次出售将允许其集中资源于两项最大业务:内存芯片和核电。同时,此举也符合东芝整合生产业务,降低固定成本的努力。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