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县铁石苗族彝族乡在毕节地区第二轮村级场所规划建设活动中,在县委第二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联席会办公室的指导下,乡党委政府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大事来抓,采取“先急后缓”的原则,多举措确保村级组织场所建设顺利完成。
一是强抓规划选址。按照地委、县委关于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要求,乡里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对扩建场所进行认真规划、选址,本着利民便民的原则,使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二是强抓招标投标。为了将村级活动场所建成“优质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铁石乡对所涉及扩建的4处活动场所(青杠坝、安乐场、米新寨、铁盔山)由乡里进行统一招标,对参与竞标的施工单位,逐一验证,严把资质认证关,确保将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三是强抓督查督导。按照县委第二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联席会办公室的要求,乡里建立了多项督查制度:1、举报制度。乡党委政府专门设立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举报电话,对举报的内容进行认真核查,情况属实的严肃查处并责令立即整改;2、巡回检查制度。乡党委政府领导小组不定期明查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工程使用的材料、建设进度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按时保质完工。
四是强抓质量验收。按照乡党委和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标准、期限,乡第二轮村建领导小组对全乡所涉及的四个改(扩)建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严格验收,在工程建材质量、房屋整体设计、墙体粉刷、屋内装饰等环节上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图集、建筑施工标准验收。
到目前为止,四个村级活动场所改(扩)建面积达296平方米,并已经全部完成并正常投入使用;真正体现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便民利民、党员活动、群众议事、政务公开、科普教育、文化娱乐、信息传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村基层阵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图为焕然一新的安乐场办公楼)
(王 杰 供稿)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