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在建设质量上下功夫。通过不断细化目标,强化举措,全乡目前改水改厕159户,省级点改水改厕率100%,市县共建点改水改厕率95.2%。改水达到安全饮用水要求,改厕达到“六面光”标准,改路、改沟确保线条笔直、光洁实用,“三绿”做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每个建设点安置健身器材不少于2套。
二是在丰富文化上下功夫。引导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理事会组织村民积极开展 “十星文明户”和“五好家庭”评比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健全防控网络,引导村民自觉抵制“黄、赌、毒”等社会恶习,维护社会公德。
三是在壮大产业上下功夫。按照抓主导、成规模、创品牌的思路,围绕江上的主导产业,纵深推进“一乡一业”发展,全面推广柑桔、草莓和泡桐种植,大力发展庭院经济、 “农家乐”经济,拓展农民增收空间。探索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创建“源西海”柑桔产业品牌,扶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程。
四是在清洁工程上下功夫。按照“445”处理模式,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严格按照沤肥、铺路、回收、封存和焚烧等五种分类路径处理垃圾,确保垃圾处理不出村。健全《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务管理,形成村民卫生管理长效管理机制,创造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农村人居环境。
五是在资金管理上下功夫。对各类专项资金,统筹安排、集约投放、规范使用,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投入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各类支农项目资金的集聚效应。以实用、必要为原则,对项目资金的使用进行严格管理,每笔项目经费都要经乡蹲点领导、村挂点干部、理事会成员三方签字后报乡长审批,每半月再公示一次,确保每一分钱都发挥最大作用,每一分钱都投在最需要的地方。
六是在分类考核上下功夫。各新农村点上的乡领导和干部为乡直接责任人,新农村点上的村负责人为村主要责任人,点上的村分管干部为村直接责任人。对工作进展快,效果好的试点村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进展慢,效果差的试点村提出批评,年终考核验收不达标或排在全县同类后三位的点,该行政村实行“一票否决”,取消一切评先评优资格,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村和乡村两级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评。
﹙永修县新村办 付家宝 谢 斌﹚
评论 |
|